黄硕:中国楼市低迷凸显市场作用
作者:黄硕
中国日报网评论员 黄硕
“房价还没怎么跌,地方政府比我们还着急。”一位在全国多地有项目的开发商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很难改,只要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政府肯定会出手救市。(2014年5月5日《华夏时报》)
正如有专家指出,房地产和建筑业组合成的不动产业,是当下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房价走低,楼市低迷,政府当然会着急,何况某些地方对地产财政的依赖程度还相当严重,必要的时候出手救市措施,防止楼市出现大起大落导致经济强烈震荡,也不是不可能,部分城市直接或间接地松绑限购,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即便政府出手救市,未必全是房地产商的利好,相反可能是房地产业正式步入严冬的信号。一方面,个别地方政府之所以此间出手相助,表明已经意识到靠房地产商的降价促销,已经很难挽回整个产业的颓势,没有救市政策助开发商一臂之力,就很难避免或者延缓楼市大动荡的到来,这从最近一些城市楼盘搞大幅降价促销,甚至推出腰斩价都鲜有人问津,可以清楚地看出。
另一方面,全国商品房库存总体饱和、局部严重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空城”、“鬼城”不断涌现,少数城市楼盘甚至足够用几年时间去消化。而美国、日本等国房地产业的盛衰史则告诉我们,房地产业被国民经济过度依赖,大调整、大洗牌终究难以避免,不少开发商急于以价换量、出手脱身的意图很明显,所谓降房价被救市打扰,表面看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实际上是心虚的表现,更像是自我安慰。
“政府比我们还着急”,有一部分事实,有一部分虚构;“政府肯定会救市”,貌似自我感觉良好,但也很难排除继续忽悠的成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断发酵,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可避免,必然促成行业大洗牌。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抛弃自欺欺人的幻想,尽可能与民意诉求和官方的执政理念形成良性互动,抓住机遇并果断调整,让楼市回归理性或是明智之举,要不然最终被套牢的或许是开发商自己。
作者简介:黄硕,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China Drive节目中对热点话题进行点评。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


- "小龙女"被骗100万成龙被骗300万 盘点被骗钱的明星(图)
- 刘翔婚后首次亮相否认妻子葛天怀孕 明年举行婚礼
- 国产片频频亮相国际电影节 凭的都是关系?
- 赵薇晒女儿睡觉萌照 小四月长睫毛迷人(图)
- 保罗沃克41岁冥寿 爱女好友齐催泪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