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莫习会晤将开启印中关系新篇章
【延伸阅读】
中国“善待”莫迪展示经济外交
2014-06-18 11:38:01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最近,中印高层向对方伸出橄榄枝,合作意图明显,不能不说,体现了中国经济外交的成功。
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曾被西方国家以靠不住理由实施长达10余年个人制裁,其间,正是中国政府看破了个中奥妙,预见到了被西方抹黑成“国际贱民”的莫迪的政治发展潜力,没有如同中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专家和媒体那样盲从所谓“国际主流舆论”压力,而是给予他4次访华和在人民大会堂主题演讲的高规格礼遇,雪中送炭,从而有望占据主动,在莫迪时代的印度政界为中印经济政治关系发展创造尽可能良好的环境。而这个比较成功的经济外交案例,也有助于启迪我国外交部门为海外经济政治利益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莫迪之所以被印度国内外许多势力和媒体描绘为奉行印度教极端主义的污点政治家,理由是莫迪在2002年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宗教仇杀中煽动和纵容暴力,造成了重大伤亡;当时美、欧、澳等西方国家正是以此为由相继对莫迪个人实施了制裁,包括禁止入境,等等。
然而,倘若深入细致审视事情来龙去脉,我们不难发现,对莫迪这项所谓“污点”的指控并无确凿的司法证明,印度法院早已对此作出明确裁定。引爆这场宗教仇杀的事件是一批印度教徒志愿者在古吉拉特邦戈特拉火车站遭到穆斯林极端分子纵火袭击,55名印度教徒惨死,致使宗教仇杀顿时爆发并席卷印度各地,至少2000多人死亡,古吉拉特邦成为暴乱重灾区。如果仅仅因为穆斯林在印度属于少数而将此事完全归咎于印度教社会,并不客观。
西方政府和舆论之所以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拿莫迪的所谓“污点”大做文章,背后隐藏着西方霸权遏制印度的深刻思考与安排。尽管近10年来西方做了不少抬高美印关系、欧印关系的姿态,“扶印制华”策略在美国和欧洲相当一部分政治、经济、舆论精英中已成共识,但美欧统治精英阶层并未忘记印度与西方之间的战略矛盾。因此,西方大国对待印度国内民族宗教冲突采取了扶小制大、扶弱抑强、扶落后抑先进的策略,以求遏制印度,并为未来有必要、有机会肢解印度时埋下伏笔。
正当西方国家竞赛般对莫迪实施个人制裁,西方主流舆论铺天盖地抹黑辱骂他为“国际贱民”之际,我国政府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表现出了独立、冷静、客观的观察判断能力,明智地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给予了莫迪4次访华的礼遇。须知我国很少邀请印度邦首席部长访问,2009-2013年间总共只有5位印度邦首席部长访华,莫迪不仅是其中唯一4次访华者,而且是唯一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专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的人。相比之下,美国、欧洲直到这次印度大选竞选后期莫迪优势已经极为明显之际才与他接触和开始为他取消制裁,胜选之后邀请他访问,与中国相比,何者成功,何者失败,不言而喻。
时至今日,中国海外经济利益已经相当庞大,其面临的各类风险也相应不断上升,越南排华暴乱就再次凸显了这一点。要为我国海外经济利益创造良好的安全与发展环境,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与东道国政界、商界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关系;如何做好这一点,我们对莫迪的态度创造了一个颇有价值的案例。(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