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报:调查称国企仍是中国大学生理想谋职对象
【延伸阅读】
《大西洋》月刊:中国企业家环保意识渐增
2013-08-08 10:27:00
参考消息网8月8日报道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8月6日发表题为《中国工厂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接受环保主义》的文章,作者为史蒂文·张。文章称,梁先生有一家发光二极管工厂,一座大楼里那么多的机器简直让人头晕目眩。作者问梁先生他认为他的工厂在环保方面做得怎样。尽管工厂的用电量很大,而且制造过程还使用一些重化学品,但梁先生说:“我们只用电,我们的产品也是经过RoHS(即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标准)认证的,而且我们不制造水污染或空气污染,所以我们很环保。”
文章指出,一年来,作者对一些中国公司旗下工厂的厂主和经理进行了采访,发现他们像梁先生一样往往通过中国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环保问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几乎全部集中在环境对个人健康的损害上。而这些看法反过来又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工厂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控制的方式。
文章称,工厂经理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变化的看法决定了他们如何界定环保。对其中的很多人来说,改善环境只是40年来中国不断寻求改善生活质量的延伸,两者并非相互对立的概念。
对作者的采访对象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如果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健康的话都是环保问题。这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产品中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些都是环保问题,他们都很关心,也愿意在自己的工厂中加以解决。
根据作者的研究,大多数工厂经理确定自己的工厂是否环保基于两个标准:工厂的污染是否处于当地环保部门确定的限度之内,最终产品的毒性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
文章指出,中国的工厂主和工厂经理非常重视减少能源消耗,但这是出于成本考虑,并非出于环保考虑。中国65%的发电量来自燃煤发电厂,而燃煤发电厂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这一点却不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接受采访的工厂主和经理对中国的环境未来表示乐观。从根本上说,他们并不认为环境问题不可逆转。
他们对技术的信任与他们对环保的看法紧密相关。这些经理认为,科学研究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污染少的制造设备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