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观察家

陈子雷:安倍经济学高开低走遇拐点

人民网 2014-09-29 11:17:26

核心CPI上涨1.1%,量化宽松未解十多年通缩之困;GDP萎缩7.1%,上调消费税殃及经济增长 “安倍经济学”高开低走面临拐点

日本官方28日公布数据显示,如果剔除4月消费税调高因素,8月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1%,为去年10月以来最低,困扰了日本经济近20年的通货紧缩仍未有太大的缓解。而根据稍早之前公布的数据,日本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7.1%,环比值下调至负1.8%,创下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3·11大地震”以来的最大跌幅。

这一系列数据显示,随着消费税调高对主要由消费引领的复苏起到釜底抽薪作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行的所谓“安倍经济学”面临重大拐点。

“安倍经济学”推行一年多来,可谓高开低走,经济增长率一路下滑。尽管安倍执政伊始的2013年第一季度创下了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4.6%(折算为年增长率)的增幅。但是随后经济增速一路下滑,至第四季度跌为0.3%。进入2014年,日本第一季度因消费税增税引发了“突击消费”现象,并实现了5.9%的经济增长。但是,随着4月1日消费税增税的实施,占日本GDP六成以上的个人消费开始减少,今年GDP实际增幅将再次出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果然到了第二季度,实际GDP萎缩7.1%,创下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3·11大地震”以来的最大跌幅。

有趣的是,笔者注意到“安倍经济学”的兴衰和安倍的内阁支持率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自去年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安倍内阁支持率也是一路高开低走,从去年3月的72%一路下滑至目前的43.5%。这表明,日本民调最为重视安倍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从以往经验来看,如果安倍内阁想要日本经济在今年触底反弹,一则需要搭乘美国经济退出战略的便车,二则需要考虑采取下一轮的经济刺激计划。

制造通胀,日元贬值股市虚高

回顾一年前刚上台时,安倍声称其首要目的是摆脱日本延续15年之久的通缩格局。为此,日本央行在去年4月出台了所谓的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在2年内将基础货币从138万亿增加到270万亿日元。根据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2013年日本央行共增加了62万亿基础货币,其中约49万亿用于购买长期国债。受此影响,去年日本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余额增加至60余万亿日元。由于增发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因此日本去年的消费指数也仅上涨0.7%,远未形成通胀格局。相反,这一政策却造成日元大幅贬值23%,为全球的货币竞争性贬值“火上浇油”。

根据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来看,电费和汽油等商品零售价格的上升是造成2013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的真正原因。而这两种商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日元贬值导致能源进口价格上升。由此可以判断,2013年日本微弱的物价上升也主要由输入型通胀引起。因此,过去的一年里,“安倍经济学”是通胀不足、贬值有余,并没能实现其去年在G20会议上对各国的承诺。

为了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将今年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定为1.3%。各方专家据此判断,今年日本不但将继续奉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还有可能加大剂量。问题是,按照去年的政策逻辑,今年日本如要实现1.3%或者1.3%以上的物价上升率目标,似乎需要更加大幅贬值日元来营造输入型通胀。但是,以目前世界和日本的经济形势来看,日元要继续大幅贬值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如果要进一步推高物价的话,只能依靠增加企业员工工资收入,提高人们对通胀的预期才能实现。但是,随着今年4月1日消费增税的实施,日本的个人消费开始呈现萎缩态势,如前所述,仅第二季度日本的个人消费环比就减少了5%。

因此,今年安倍要靠增加消费需求来拉动通胀的目标似乎难以实现。可以预测,在日元继续贬值空间不大的背景下,日本央行或将继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在股市创造新一轮的“安倍泡沫”。

以邻为壑,殃及出口经济受损

战后,日本的对外贸易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贸易收支也多年保持顺差。特别是多年来日本对美国保持了比较大的贸易顺差。美日两国为此发生了多次贸易摩擦。自1985年广场协议以来,由于受到美国的政治压力,日元开始大幅升值,日本逐步对美开放国内市场,以增加进口来平衡美日两国的贸易收支。

但是,其后日本对美贸易顺差格局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为了转移美日两国日趋激烈的贸易摩擦,解决日元升值导致国内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日本自80年代起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开始不断扩大对华直接投资和生产转移规模,在中国部分沿海城市建立日本企业海外最大的对美产品出口基地。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边是不断增加的中美贸易摩擦,一边却是不断减少的美日贸易摩擦。同时,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中日两国不断增加的内需使双边贸易不断发展,中国开始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中日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和合作共赢创造了条件。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后,持续保持贸易顺差的日本开始出现贸易逆差。笔者以为,日本出现结构性贸易逆差固然有其国内产业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但也有政治上的原因。首先,大地震重创了日本国内产业,而福岛核事故在国内引发的“零核电”运动,使日本的能源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促使日本今后将更多依赖能源进口。在出口不断衰退的背景下,能源的大量进口使日本造成结构性贸易逆差。其次,近年来,日本政府围绕历史和领土等问题的错误立场严重损害了中日两国的双边关系。受此影响,两国从小泉内阁时代的“政冷经热”已逐步转为安倍内阁的“政冷经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出口贸易,增加了日本的贸易逆差规模。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统计数据,自2012年以来中日两国双边贸易的贸易总额占比下降接近一成。而2013年和2012年相比则下降了6.5%,为3119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减少约10.2%,已经连续两年呈两位数递减,对华出口大幅减少已成为日本外贸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而由于中国对日出口产品呈刚性需求,减幅有限,这使日本对华贸易收支出现了较大逆差。根据日本财务省8月8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达到600亿美元,再创新高。而与2012年相比,日本的对华贸易逆差则又增加了17.8%,创下了对华贸易逆差的最大纪录。

因此,在“安倍经济学”面临困境之际,妥善处理好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积极主动联手中韩,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也不失为是一项理性的政策选项。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周迅佟大为复古大片桀骜不驯 变身一对俊朗小生 王菲登上ELLE十月刊封面 女王气质尽显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新闻热搜榜

      2014中国电子商务行业门户大会

      详细>>

      2014圣牧有机之旅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