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采访国际关系学者:安倍短期会专注日本经济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安倍拉拢周边国家“围堵中国”不会停止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境外媒体称,“安倍政治学”12月14日接受日本国民的审判。安倍政府内政的“定时炸弹”是修宪,而选后外交的两大焦点,一是“普天间问题”会否再次动摇美日同盟;二是安倍会否改变对华政策,关键是中日经济关系的恢复进度如何。
据香港《信报》12月13日报道,日本广播协会11月8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安倍政府的政策中最受选民肯定的是外交与国防政策。因此,安倍选后会更有信心继续推动两年来的外交战略。首先就是巩固美日同盟。安倍两年来的“强军”作为,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大幅度增强军备、强化对“西南诸岛”包括钓鱼岛周边的“防卫”,都得到美国的首肯。安倍拉拢周边国家的“围堵中国外交战略”也获得美国支持,不会因为最近与中国关系有所缓和而停止。
报道说,日本在众议院选举一个月前的11月10日,刚刚实现中断了两年半的中日首脑会晤,而且此前11月7日双方发表了四项改善关系的共识。根据该共识,中日各级各领域的交流将全面恢复正常,中日关系将会逐渐透过实质交流而缓和。然而,当中仍有两点隐忧。
第一,“历史认识问题”不容易解决。年内安倍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是明年、后年不好说,重点是中日经济关系能否顺利恢复(今年前三季度日本对华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43%),而明年是抗战结束70周年,中方将有许多纪念活动,不利维持中日关系改善的氛围。
第二,钓鱼岛问题没有解决。目前有关“海上联络机制”的对话因中方不积极还没正式启动,将来谈判是否顺利、需时多长,结果对缓和东海局势的实质助益多大都值得关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12日报道,作为日本近年来最强势的首相,安倍晋三期待能完成外祖父的一些未竟事业。
12月14日,安倍晋三轻松赢得一场选举,该选举被普遍视为是对安倍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即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一场公投。
不过安倍与其外祖父岸信介的关系——后者是一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想要让日本成为全球大国,并在二战后恢复日本往日的荣光——是引起争论的一个焦点。
报道说,安倍晋三试图重振其外祖父的政策和野心,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一些日本选民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负面反应。近几年来,中日两国关系持续恶化。
东京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岸信介研究专家伊藤隆表示:“他们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修改宪法,他们都希望日本重整军备。”
在日本领导人当中,岸信介和安倍是最极力推动修改宪法的两位领导人,以加强日本的军事实力——这是岸信介执政的战后时期的一个激进想法,但现在就连华盛顿都支持这种想法,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一个办法。
助手们说,通过现在举行选举,安倍希望能有更多的在任时间。这也给了安倍另一个机会来实现他外祖父的目标,即建立一个更强大的日本,使其在世界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共同社12月7日报道,“十年后,美国仍然拥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但中国也将崛起。有必要加强日美同盟的纽带。”安倍11月29日在网络直播的党首讨论会上强调了完善集体自卫权相关法律的必要性。他认为扩大美军和自卫队可共同应对的范围,能形成对华威慑力。
报道称,日本目前没有超出自卫队的“战力”,美国的军事力量对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来说是生命线。从安倍的言行中可以读出以上逻辑。
- 莱昂纳多与小18岁女友正式分手 二人交往一年半
- 朱莉生水痘满脸红点 将缺席新片首映(图)
- 天天动听联袂李玉刚跨界合作 推出新专辑专属定制耳机
- 曝张柏芝涉合同诈骗 经纪人:只是经济纠纷
- 《亲爱的》入美国金球奖初选 伦敦电影节连夺两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