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中企忙"出海" 投资银行2014年在亚洲赚翻
【延伸阅读】美报:民企掀IPO与并购热潮 中国投行业迎丰收年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 外媒称,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而言,2014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1月4日报道,虽说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经历五年来的最低增速,但中国科技业新星和其他民营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并购交易以及债券和股票发行交易,推动投资银行的收入升至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称,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等迅速崛起且大量投资的科技巨头进行了创纪录的交易,改变了过去数年来国有能源企业是投资银行最大客户的局面。
瑞士银行亚洲投资银行部主管金弘毅表示,在中国,今年无疑是个好年头。
据汤森路透的数据,今年以来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量已达到创纪录的6790亿美元,超过了去年同期的5440亿美元。中国内地企业不仅登陆纽约和香港,也在上海上市。在暂停首次公开募股(IPO)活动长达一年多之后,今年1月份中国重启了IPO市场。
报道称,科技业的大型IPO提升了总体的交易量,从而令今年以来中国投行业的服务费收入略微超过40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
今年9月份在纽约上市的阿里巴巴筹得创纪录的250亿美元资金,这给投资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负责阿里巴巴IPO承销业务的34家投资银行的服务费总计3亿美元,而其中五家牵头银行各分得大约4700万美元。
其他科技巨头也造出了不小的声势。京东通过赴美上市筹集了18亿美元资金。腾讯出售了25亿美元的债券,为亚洲科技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
各投行表示,民营企业将继续成为推动交易活动的力量。
瑞士信贷全球市场解决方案团队亚太地区负责人周纪恩说,他认为这种潮流的转向刚刚开始,这也是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反映。
据瑞士信贷分析,按所收取费用排名,事实上,在今年最大的30宗交易中,有22宗来自民营部门。相比之下,在2005年到2010年间,交易主角是国有企业,当时投资银行赶上了一波国有企业重组浪潮,特别是银行业的重组。
报道称,虽说总手续费收入和交易量增加,但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每一家投资银行都必须加倍努力来赢取市场份额。投行人士表示,中资企业在IPO、尤其是在热门筹资地香港IPO时聘用多个承销商的趋势,正在推动投资银行承接更多交易来弥补平均手续费收入下降的势头。
尽管竞争激烈,但寻求投资银行服务的中资公司的队伍仍很庞大,为海外收购交易提供咨询仍是银行家们的一大赚钱利器。瑞银的金弘毅表示,即便是中国不断放缓的经济增长也会为投资银行带来就问题公司和问题贷款提供咨询的机会。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左前)等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向现场投资人和工作人员致意。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2014-11-05 07:15:39)






- 《匆匆那年》破4.5亿夺2014贺岁档前半程票房冠军
-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揭晓 女作家上榜率超男性
- 迪士尼1927年动画胶片挪威现世 此前世间仅存一份25秒拷贝
- 索尼邮件内容继续泄露 制片人痛批小李“太卑鄙”
- 片方确认《邦德24》剧本遭窃 剧本或被非法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