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报:中企忙"出海" 投资银行2014年在亚洲赚翻
【延伸阅读】英媒:国际投行在华获利不佳 欲转主营业务
参考消息网12月11日报道英媒称,中国大陆10年来获利不佳,使得国际投资银行业者或被迫将业务重心从中国本土投行掌控的股票发行等业务,转向较为复杂、但获利更佳的信贷产品。
据路透社12月11日报道,花旗、瑞银和摩根士丹利等银行业巨头都希望,证券化和企业债承销需求跳增将会有助于他们的转型。
穆迪在本周发布的报告中称,2014年前10个月,中国的证券化业务飙升至2,130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全年的13倍。
这些机构化产品当前日益盛行,因为资产证券化可令银行把信贷风险转移给投资者,并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给予企业新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因其复杂性,可以索要更高的银行费用。
这一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市场给予外资银行一个很大的潜在收入源,与此同时许多外资行都在寻求重组与中国本地合作伙伴的合资企业。
“一些银行当前在重新思量。这些设立的合资企业有10年的期限,现在有机会找到一个更有效率的结构。”咨询公司EY的亚太金融服务主管Keith Pogson称。
花旗近期率先发起行动,完成了阿里巴巴的30亿元人民币资产支持融资案。该案被视作为其它外资银行从事一系列类似交易铺平了道路。这些外资银行在安排此类交易架构方面要比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具有更多经验。
“阿里巴巴的交易显示出,中国监管当局对于这种架构还是满意的。”花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东方花旗证券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Kenneth Koo表示。
据熟悉瑞银和摩根士丹利经营策略的消息人士称,这两家银行也在寻求多元化收入来源,比如更加专注于债市业务。两家银行都拒绝就本篇报导发表评论。
除了聚焦于证券化等新提供的业务,一些银行还希望对合资企业做出更大胆的变革,据Pogson的说法,这包括引入第三方进入合资企业并持股2-3%;或是将他们持有的股权全部回售给中国合作方,之后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这是因为从2007年以来,外资银行与中国本地银行组建的合资企业很难取得很大业务发展。根据路透对中国证券监管者的数据所做的分析,这些合资银行每年平均亏损2,100万元人民币。
举个例子,在中国大陆经营的117家证券公司中,领先其它外资银行的东方花旗证券仅排名第86位,2014年上半年仅获利521万美元,在花旗全球投资银行业务的总获利中占比只有区区0.2%。
其他全球重量级业者则表现得较不成功,包括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合资公司都因受制于法规而出现亏损。
中国规定国外的投资银行必须和当地业者结盟才能营业,并对这些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设限,藉此保护国内业者,而后者则主导着中国的股票发行上市业务。
那些比较早进军中国市场的国外银行业者,赚了的钱最多。摩根士丹利在2010年以10亿美元出脱所持34.3%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股权。在CICC于13年前成立时,摩根士丹利仅以3,700万美元买下这些股权。
之后,该公司又与不同的业者结盟,不过合资案目前处于亏损局面。
高盛和瑞银在合资企业中都取得较大的控制权,由于这两家公司也是较早进军市场者,因此表现也都还算不错。一些银行,包括美国银行和汇丰在内则对投资银行策略联盟敬谢不敏。
银行业者对路透表示,然尽管获利欠佳及法规严苛,但大多数在中国的国外银行业者持续调整策略并观察像是证券化等新的机会,而不是放任失去辛苦得到的投资银行执照。
“无庸置疑,在中国非常艰困,但我们不会放弃合资案的机会,几乎在各行各业,这是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最佳之道,”顾问公司Oliver Wyman的亚太金融服务主管Christian Edelmann表示。
(2014-12-11 18:29:28)






- 《匆匆那年》破4.5亿夺2014贺岁档前半程票房冠军
-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揭晓 女作家上榜率超男性
- 迪士尼1927年动画胶片挪威现世 此前世间仅存一份25秒拷贝
- 索尼邮件内容继续泄露 制片人痛批小李“太卑鄙”
- 片方确认《邦德24》剧本遭窃 剧本或被非法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