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欧元区疲软酿良机 中企倾巢出动大力并购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投资者对欧盟企业非常感兴趣,他们的目标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并购规模创纪录
据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网站3月23日报道,最近,他们对位于柏林波茨坦广场的一个由18栋楼宇组成的建筑群以及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表示了兴趣。
在2011年之前,中国基本上是欧洲投资的接收国,后来债务危机使欧洲资产价格下跌。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急于推行私有化,知名企业对潜在投资者变得不那么挑剔。中国买家收购了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法国的标致雪铁龙集团和时装品牌索尼亚·里基尔的很大一部分股权、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英国的比萨连锁店PizzaExpress和高端时装公司雅格狮丹。中国的投资呈指数级增长。
去年,中国在欧洲的并购活动创下了新纪录。虽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也在增加,但事实证明欧洲对中国投资者更为热情。
在流入欧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中,中国只占到约1%——不足以让人担心。但这不包括中国个人投资在各地的迅速增加,例如在葡萄牙和拉脱维亚“黄金签证”项目下中国人在当地的房地产投资。
看重品牌影响力
欧洲的资产比较便宜,对外开放,而且拥有中国公司想要的东西——技术和家喻户晓的品牌。
倍耐力交易就是为了品牌。竞购者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是大型国企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每年销售轮胎2000万个,但是其品牌风神轮胎名气不大。它没有倍耐力在赛车领域的辉煌历史。这家意大利公司看上去估价过高,市盈率为23倍,而米其林是16倍,韩国的锦湖是11倍。然而,倍耐力在全世界最有价值的轮胎品牌中排在第五位,而排在前五位的另外两个欧洲品牌——米其林和马牌——所属的公司要大得多,很难成为收购的目标。
对于拥有雄厚资金和庞大产能的雄心勃勃的买家来说,倍耐力是非常理想的收购对象。其市值只有75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化工去年的收入接近400亿美元),其品牌影响力可以给这家中国轮胎巨头带来国际声望。这有点像中国吉利公司收购沃尔沃——不仅是为了技术,而且为了国际声誉。
推动行业大洗牌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3日报道,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轮胎制造商倍耐力集团的控股方达成协议,为以70亿欧元收购这家意大利集团扫平了道路,这是中国投资者在意大利的最新一次尝试。
此举将使倍耐力集团进军中国市场,并让这家意大利集团的工业轮胎销量翻一番,从600万升至1200万。这家公司打算把运营和技术基地留在米兰。
熟悉此事来龙去脉的银行家称,中国化工此次收购倍耐力在轮胎业引起了极大震动,将“轮胎行业的普拉达”置于一家廉价生产商的手中,有利于后者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在一个普遍认为需要进行整合的行业,中国金融力量的介入会给固特异、米其林、马牌等对手带来压力。
法国巴黎银行证券业务部分析师斯图尔特·皮尔逊表示:“这将是行业结构的彻底改变。如果我是米其林、马牌或者固特异,我会非常害怕。”
该协议将使倍耐力获得中国化工在中国境内得到国家支持的分销网络。中国化工则可以利用倍耐力的网络进入拉美和美国市场。
欧元疲软酿良机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3日报道,随着欧元等货币走势疲软,中国和日本公司开始倾巢出动,大力并购。未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本周同意买入Camfin公司持有的倍耐力公司26%的股份,而最终目的是完成全面收购。
这是中国公司一系列海外并购中的最新一笔交易,这些并购涉及从葡萄牙银行业到欧洲旅游业的广泛领域。自2010年以来,中国公司的海外支出每年增长十分之一。据美国迪罗基公司称,2014年中国公司共花费700多亿美元用于海外兼并和收购。
不过2015年的起步较为缓慢:除去倍耐力,中国公司今年到目前为止用于收购海外股份的资金还不到90亿美元,只有去年同期一半的水平。而日本公司的活动则更为频繁。日本公司已经花费350亿美元用于海外兼并和收购。
由于经济放缓,中国公司可能相对不那么激进,不过它们也不大可能甘于人后。海通证券等证券公司已经开始利用股市上涨筹集资金跟踪海外客户。最近还有迹象显示,对中国个人海外投资的限制有可能会放宽,这将会进一步刺激海外投资热。今后将会看到更多的抄底交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 欧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