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宋清辉:2025之路 中国民企将成发力主角

我国经济在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有两大发展引擎,一是这两年开始落地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二是中国版"工业4.0"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中国制造2025》。从整体方向来看,《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在未来十年内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这对国内制造业而言已经成为一大利好。

从近两年我国政府颁布的各种政策来看,各种看似只是针对于某一行业的政策,已经紧密相扣构建成一条较为完善链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政策,是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发展并努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互联网+"的政策提出,是通过推动经济形态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中国制造2025》的工业4.0的道路上,"互联网+"是重要的平台工具,而国内制造业占绝大多数的又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以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参与主体。在非国家垄断的行业中,民营企业通常存在着竞争优势,尽管这种竞争显得非常残酷,在市场发展的经济规律中优胜劣汰将不断洗牌民营企业,只有经过沉淀、竞争力强、产品优质、深得民心的企业最终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底蕴。

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力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考虑到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资金、人才相对缺乏的民营企业生产能力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还是高。对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充分了解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目标,从中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空间,着力突破制造装备提升、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等重点领域。

其次,民营企业不能在市场上单打独斗,在经济周期加速、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塑造新常态下的竞争优势,加快产品转型和制造过程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业流程,全力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

第三,工业4.0和传统制造业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介入热门行业、赚快钱的模式已经不可取,民营企业还需要沉下心来推动自身主营业务,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下树立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令企业长期处于不败地位,实现持续、稳定的企业收益。

随着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加快,降准降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加上各种密集出台的稳增长政策,让经济下行的压力略有缓解,这也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就中国制造2025本身而言,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这也是工业革命4.0的要求。

实际上,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以环境换取经济利润,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也不断产生。目前,我国主要出于工业2.0、3.0时代,不可避免的对空气、土地、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后,领导人也提出不再追求数量而是要质量的观点,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对大多数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企业还在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尽管所处落后"时代",但转型升级有着极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政策推动下将会有超出预期的变化。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后,政府对质量的重视也是对制造业的严格要求,企业未来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资源使用、生产率,还要让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采用更清洁的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以及使用比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更需要转变思维,不能够再成为世界各国的代工厂,不再是制造者而应该通过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创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研发、设计、投产,覆盖整体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造优质的生产设备、创造出质量优质的产品、创造出高效的生产力。

当然,承担这些重任的不仅仅是民营企业,政府还需要在其中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如向民营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缓解民营企业生产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简政放权如优化各种跟不上时代的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行政方卖弄的难题;在大量民营企业法律意识依然薄弱的情况下,政府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提升民营企业的法律地位。在市场经济没有出现系统性问题时,政府要让民营企业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背景下放开手脚,用心经营,打好中国制造2025的根基。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时代周报社论特约评论员,近期出版《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分享到6.79K
编辑: 田阿萌标签: 民企 2025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高考撕书狂欢过后 看各学科知识的正确打开方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