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额急剧下跌 俄媒:或因多年积累的问题
【延伸阅读】中俄贸易被误读,不存在哪方吃亏
国际先驱导报1月26日报道国内有的网站近日载文称,中国是“在作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与俄罗斯缔结并维持多项双边合作协议”;作者以所谓“中国民众”代言者的口吻断言:“中俄贸易备受中国民众诟病,并不是因为中俄合作本身,而是中国与俄罗斯的每单生意都是以吃巨亏为前提的。”等等。据笔者所知,对中俄贸易,有的国人认为俄得便宜中国吃亏,而有的俄罗斯人的看法正相反,例如,在普京总统2014年12月18日举行的年终记者招待会上,塔斯社记者就问道,“许多人认为与中国的天然气合同是不赢利的,您怎么看?”
为何中俄都有人认为本国吃亏?究其原因,有的是不了解情况而担心本国吃亏,有的则是质疑本国对对方的政策,如果处理不妥,将影响对双方都很重要的中俄关系。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所知的情况强调,中俄贸易历来是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不存在哪方吃亏的问题。
中俄贸易经历了承袭苏联后期的易货贸易,双方用外汇结算贸易,扩大到科技,军技合作以及合资、相互投资、金融合作等领域。在谈判中双方自然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激烈讨价还价,甚至一个项目的马拉松式谈判长达10多年,最终都以各有让步而达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的结局而收场,即使在某个合同中有一方让步多另一方让步少的情况,在中俄这样两个大国中绝对不可能有中国或俄罗斯在每单生意中都是以吃亏为前提的事发生,就以网文中开出的“中国损失巨大”的几个例子来说吧,那更是双赢的战略性项目。
误读一,“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中国吃亏”
认为2014年5月21日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是中国吃亏俄罗斯得了便宜,其理由是,“经过10多年马拉松式的谈判都没有结果,而在俄受到制裁后马上就签署协议了”。其实,该合同的签署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它与因乌克兰危机俄受制裁本无关,但在当时又有所关联,但这不是决定性因素,最多是起了催化作用,没有这场危机也会在2014年签的。5月份签署了合同,这是两方在关键的价格问题上都作出了一定妥协,也是两国元首作出的能略抉择。这对俄罗斯来说有利于能源出口多元化,减少对欧洲的出口依赖;对中方来说,有利于能源进口多元化,减少对海上进口的依赖。至于价格,不是网文所臆想的那样“相信包括油气价格在内的中俄诸多协议,会仍旧按照原先谈定的价格履行,这又是对俄罗斯的援助”。这种说法有悖游戏规则。天然气合同规定的不是按签合同时价格,而是按合同规定的价格公式随行就市支付,况且从2018年起才供气,当年供气50亿立方米,逐年增加,2031年起才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俄方2014年9月1日才动工建气管,中方一侧2015年才动工,怎么现在就断言中方就支付而吃大亏,俄方已得了便宜了?当然,俄方也不会吃亏。普京在回答塔斯社记者时强调,与中国的天然气合同不是亏损的合同。我们双方都提供了优惠,具体内容就不透露了,但该项目是赢利的,况且我们就价格公式达成了协议。
误读二,关于中俄西线天然气协议
关于2014年11月在北京签署的关于沿西线管道《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只是个意向协议,还处于谈判中,价格和价格公式如何,何时签合同还不得而知。这怎么就能得出中国吃巨亏,俄方占了便宜的结论?
误读三,“中俄经贸合作逆势增长”
网文认为中俄经贸合作在2014年出现了逆势增长,“与两国对外贸易增长放缓,特别是俄罗斯与多国贸易出现逆差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国家的外贸通常都是与一些国家顺差,与另一些国家逆差,2014年俄外贸尽管受西方制裁影响,还是顺差约2000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增长幅度总的也不大。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俄贸易额为953亿美元,同比增长6.8%,贸易增加主要是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无疑,这对中俄双方都是有益的,不能说是谁吃亏谁得便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制裁俄的情况下,不仅中俄加大了经贸合作力度,而且除西方主要国家以外的国家,如印度,甚至包括北约国家土耳其、美国的盟国日本都在千方百计抓住机遇发展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进入俄大市场,尤其加大与俄能源和高科技合作。2014年5月至12月,俄与朝鲜、蒙古国、越南、土耳其、印度、拉美国家等签署了总共近100个经贸合作协议,俄免除朝鲜,古巴等国上百亿美元的债务,换取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在今后10多年内俄罗斯仅向朝鲜、印度、土耳其投资就多达600亿美元。在各国对俄消费大市场,原料市场和部分高科技(如军事装备,核电站等)市场展开别具一格的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作为邻国的中国,怎么能滞后和无动于衷?
误读四,“每单生意都是以吃巨亏为前提”
至于“中国与俄罗斯的每单生意都是以吃巨亏为前提的”。这简直太夸张,离谱太远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难道中方谈判者如此傻,都甘当中国人民的败家子?
本人曾作为国家开发银行评审局的顾问随该行俄罗斯工作组参加与俄罗斯外经银行和外贸银行的谈判数月,看到我方人员对同胞对国家高度负责,在任何项目的谈判中都绝不马虎,确保获得可靠的利益,当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在这方面,双方生意人都有底线。只要对任何一方不利,交易就无法达成,这是起码的常识。即使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也是这样。西方国家禁止向我出售先进军事技术,俄罗斯顶住西方压力,向中国出口相对先进的军事装备,这实属不易。即使这样,我方谈判人员也力争少花些国家的钱,每笔交易也是经过数年,至少数月谈判才达成协议,从俄购进的军机和S-300防空系统等已成为捍卫我国防重要装备的组成部分。中国怎么吃了巨亏呢?同样,俄罗斯也未吃亏,因为这开拓了中国的武器市场,从中获得了利润,从而维持国防产品的连续生产。
误读五,“中国单方面的钱做两国共同的事”
网文还说中俄战略性大宗贸易的特点之一是“将中国贷款与贸易进行捆绑,也就是中国单方面的钱做两国共同的事”。如果说该文作者对此做法不是误解,那也是对其内涵有所不知。这种所谓“捆绑”是约10年前就开始实行的“资金换资源”战略,就是中国的资金优势与他国的资源优势互补,这不只与俄罗斯,而与亚非拉等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都是这么做的,中国金融机构向海外派出的工作机构,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执行这一战略,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确保了近年中国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也帮助许多国家发展了经济,密切了双边关系,增进了友谊,这怎么能算中国吃巨亏!在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作还滞后,相对其他地区的国家,还应加大执行这一战略的力度,而在俄罗斯,有人正是担心这一战略使俄沦为中国的“原料殖民地”。
误读六,“互换货币协议中国吃巨亏”
网文认为中俄贸易扩大本币结算的互换货币协议也是中国吃巨亏。作者断言:“人民币和卢布兑换的汇率不受卢布国际汇率的影响,仍然以危机前的汇率结算。”这种论断显然与规则不符。中国不仅与俄罗斯,而且早已同20多国都签订了本币结算协议,并且数目巨大,据俄方公布的数字,中俄本币结算目前只占贸易额的5%左右,边贸占17%-18%,而中国与有的国家贸易用本币结算的比例比中俄高得多,没有人说中国吃亏,再说,为何那么多国家都与中国签这种协议呢?因为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首先,当交易价格不与第三国货币挂钩时,保障了交易的稳定性,即不受第三国货币急剧升值或贬值的影响;第二,为交易减少了银行汇款和货币兑换的费用,即减低了交易成本;第三,本币互换和汇率协议规定,汇率以货币互换交易进行时的汇率为准,而不是按签合同时的价格为准。况且,扩大本币结算,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经济更深度与国际接轨。
发展和深化中俄战略协作是我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也是俄外交优先方向之一,它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也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中俄走近,是形势使然,是共同利益所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的20多年里,中俄关系不断加深,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中俄关系经住了考验,一如既往向前发展,因为它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
(2015-01-26 20:27:11)
- 外交部:强烈抗议菲加固在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
- 希腊主权债务占GDP比例200% 总理誓言绝不辞职
- 外交部:欢迎利比亚有关派别草签政治协议
- “永远不要威胁伊朗人”:伊朗核谈轶事曝光
- 伊朗制裁有望取消 德企摩拳擦掌欲签更多贸易大单
- 外交部:强烈抗议菲加固在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
- 希腊主权债务占GDP比例200% 总理誓言绝不辞职
- 外交部:欢迎利比亚有关派别草签政治协议
- “永远不要威胁伊朗人”:伊朗核谈轶事曝光
- 伊朗制裁有望取消 德企摩拳擦掌欲签更多贸易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