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流失文物归国路:圆明新园获赠流失文物
\流失文物\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在湖南长沙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中新社发 邓霞 摄
典型案例:青铜重器“皿方罍”器盖合体
以同样方式回归并完成合璧的文物,还有青铜重器“皿方罍”。2014年11月14日,国宝“皿方罍”在湖南长沙展出。这是历经百年分离终回故土的中国青铜重器“皿方罍”首次面向公众完整展出。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商周时期铸造,属酒器中的盛酒器一类,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器身高63.6厘米,器盖高28.9厘米,是迄今为止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方壘,被誉为“方罍之王”。
皿方罍1919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后不久,就因种种原因身盖分离。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几经辗转,流落海外,直到2014年6月才由湖南省政府部门、相关单位、文博机构和民间收藏人士通力合作,成功洽购回湘,与器盖完璧“合体”。
《新京报》的报道曾称,目前国际海外文物的回流,有90%是靠回购,即个人或者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拍卖,将文物买回来;我国也成立过流失文物的回购基金会。1957年我国花巨款回购了著名画家韩湟的《五牛图》。2002年国家启动了珍贵文物征集转向资金,并花了2999万元买回了国宝级文物——宋代米芾的《研山铭》手卷,此后又先后花费2亿多元买回了包括战国虎形佩等在内的多件文物。国内机构和企业、个人也回购过不少文物:上海图书馆1998年花450万元从佳士得拍卖行买回了《翁氏藏书》;保利集团也曾斥巨资买回了圆明园牛首、虎首和猴首三件铜像。


- 俄罗斯海军“秀肌肉” 18国在乌克兰搞军演
- 中国驻菲使馆提醒赴菲务工中方人员遵守菲签证规定
- 外交部:日方必须停止为中日关系改善制造障碍
- 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访问印度
- 外媒:伊朗山洪致11人遇难 包括1名中国人


- 俄罗斯海军“秀肌肉” 18国在乌克兰搞军演
- 中国驻菲使馆提醒赴菲务工中方人员遵守菲签证规定
- 外交部:日方必须停止为中日关系改善制造障碍
- 中国海军第二十批护航编队济南舰访问印度
- 外媒:伊朗山洪致11人遇难 包括1名中国人


- 中国道协否认发谴责《道士下山》声明:对影片持包容心态
- 工作也是围城 毕业三年你“跳”了吗?
- [晒照文化] 晒与不晒 我都在那里
- 周末收视:“跑男”破5创新高 “花少”小幅提升
- 《盗墓笔记》编剧:被吐槽我们一点不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