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商品货币“夹缝求生”未雨绸缪避覆辙

  2015年07月27日 08:09:57来源:中国证券报

商品货币“夹缝求生”未雨绸缪避覆辙

“夹缝中”求生的商品货币

  “做空新西兰元,然后去消费,顺便买点资产。”2015年7月16日,当新西兰元再度创下6年来新低的时候,一位投资者在朋友圈中兴奋地说。

  当天,新西兰元兑美元下探至0.6496,较4月28日的阶段高点0.7744已累计下跌近15%,较1年之前0.8835的高位更是大幅下挫逾26%。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持仓报告显示,在场内市场,新西兰元的持仓量和主力净空单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近期新西兰元净空头头寸更是增加了1300手至1.97万手之多。

  据记者了解,就在新西兰元连续破位之际,某对冲基金就一直致力于狙击新西兰元,手握CFTC非商业新西兰元空头持仓过半数之多,此前甚至有业内人士估计,该基金的新西兰元空头浮赢早已超过1亿美元。

  “我们不看好商品国家的货币,尤其不看好新西兰元。这是我们名单上的头号货币,我想没有什么货币能接近新西兰元。”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的全球货币策略联合主管Ray Attrill表示。

  其实,沦为对冲基金“盘中餐”的不只是新西兰元。近期,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都在“夹缝中”求生存,先后贬值成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货币。最近一段时间,这三种货币都跌至多年来低点,年跌幅达10%至15%,并面临进一步贬值的风险。

  上周三,加元收于1.3033加元兑1美元,创下2004年9月来收盘新低。盘中,加元一度触及1.3053加元兑1美元,但仍然没打破2009年3月创下的1.3065加元兑1美元的纪录。澳元兑美元的汇率上周五更是跌至0.7278,创逾6年新低,较去年同期贬值约23%。

  新西兰元、澳大利亚元和加拿大元,这三种货币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商品货币。无独有偶,就在三个主要商品货币大跌之际,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也陷入罕见的“普跌潮”。

  7月8日,大宗商品市场因担忧系统性风险而上演惊魂“跳水”,沪铜创2009年6月以来新低,铁矿石期价创上市以来新低。7月20日,COMEX黄金跌破1100美元/盎司一线,最低探至1080美元/盎司,触及2002年以来的最低位。7月22日,NYMEX原油价格跌破50美元/桶关口。跟踪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的CRB指数7月初以来累计跌幅达近10%,创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彭博商品指数上周也下跌3.3%,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国内市场,文华商品指数7月以来跌幅为3.66%,最低下探至119.08点,创2009年3月以来新低。其中,工业品指数月跌幅为6.77%;农产品表现相对抗跌,指数微跌0.2%。

  对冲基金的做空逻辑

  “做空新西兰元,逻辑其实很简单。新西兰也是依赖于大宗商品的,只不过这一大宗商品是乳制品。大概从2014年三、四月份起,乳制品行业开始恶化。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新生儿出生的高峰期过去了,全球乳制品新增需求没有达到预期。另一方面,中国放开了乳制品进口,开始从荷兰和北爱尔兰大量进口乳制品;同时由于欧元贬值,欧洲乳制品进口成本比新西兰划算。此外,叠加全球乳制品供应过剩,全球乳制品价格开始暴跌。”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付鹏进一步指出,乳制品价格暴跌之后,新西兰的贸易盈余快速消失,并转成贸易赤字。一旦转成贸易赤字,汇率就会显得高估,因此新西兰元就具有贬值的冲动了。再往后就是恶性蔓延———乳制品价格下滑伤及乳业,进而伤及该国需求和消费。加上此前新西兰加息的负作用显现,新西兰央行的货币政策不得不开始转向。

  基于这一逻辑链,在新西兰元兑美元处于0.84左右时,相关对冲基金就伺机做空,今年贬值至0.79左右又继续做空。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新西兰元兑美元大概在0.65左右,但这个水平也只是刚刚达到新西兰央行的心理水平,一旦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新西兰元还会有继续下行的空间和动力。

  “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进出口的经常项目是赤字的,并且出口的商品又相对集中,新西兰靠农副产品,尤其是牛奶;澳大利亚出口中铁矿石的占比接近50%;加拿大出口主要靠原油。这也是这些货币被称为商品货币的缘由。”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表示。

  中信期货高级宏观经济研究员朱润宇也指出,作为传统的商品货币,其背后含义是经济的拉动很大程度依赖相关商品的出口。以澳大利亚为例,其出口增速和中国经济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铁矿石的出口,所以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势必影响澳大利亚出口,从而冲击经济增速,导致货币贬值。

  easy-forex易信外汇中国区首席交易官孙宇进一步表示,新西兰元、澳元和加元大幅贬值,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上述国家在今年都有降息行动。在利差优势缩减、同时美国加息在即的背景之下,汇率贬值是显而易见的结果。

  7月23日,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将官方隔夜拆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0%,虽然这是该行两个月来的第二次降息,但分析师却普遍预计这一降息幅度并不足以刺激新西兰已经降至0.3%的通胀率,他们在2015年结束前仍有可能再次降息。

  在澳新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Khoon Goh看来,新西兰央行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将会有三次降息,包括7月23日的这次降息。乳制品价格大幅下降,使得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及加拿大这两个商品出口国相比形势更加严峻。

  7月15日,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证实,如果美国经济继续走强,美联储将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这使得美元指数在7月21日升至三个月高点,达到98.151点,这反过来打击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并进一步拖累商品货币。

  “商品走弱和美元走强这两方面的原因互相交织、相互作用,对商品货币币值形成一个负向反馈机制。美元越升值,大宗商品价格越下跌,这些商品出口国家不得不开动印钞机,而这无疑加剧了商品货币的跌势,与美元的升势形成更强烈的差距,商品货币面临更大的贬值风险。”世元金行研究员苏向辉说。

  重回1997?

  其实,在贬值的道路上,亚太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正在迎头赶上。

  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之下,美元指数在7月重启涨势,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犹如“带上沉重的镣铐”。上周五,亚太货币出现加速下滑,印尼卢比跌至近20年低位;韩元对美元下跌0.6%,刷新3年低位;泰铢则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即便是此前较为抗跌的菲律宾比索也出现补跌。

  叶燕武表示,东南亚以及东亚的货币受到美元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东南亚的有些国家,比如柬埔寨,流通的货币都是美元。泰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在全球的贸易中主要承担的是资源出口以及低端制造业的承接。在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下跌、美元预期加息不断走强的情况之下,东南亚国家自然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东亚的韩国和日本属于发达经济体,他们的高端制造业依然全球领先,不过由于国内的经济体量不足,因此他们的经济结构引擎必然是外向型的需求结构,在经济危机之后,欧美的大市场出现了萎缩,对于日韩的影响自然是巨大的。不过亚洲市场还是有活力的,可是近两年以汽车需求为主导的亚洲市场也开始回落,因此日韩货币的压力自然也会很大,与此同时美元又有升息预期,而对应着日韩国内的货币政策却是相当宽松,因此日韩的货币出现持续贬值。

  “我们的邻居韩国货币在加速贬值,泰铢不到2个月贬值了7%,有一种梦回1997年的感觉。”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付鹏指出,这些亚太国家实际上大量依赖于对欧美的出口,但是由于日元在2012年后急速贬值了50%,这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和消费冲击很大。

  “这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有几分相似。当时也是日元贬值,此后逐步蔓延,最终带来对全亚洲的冲击。”付鹏说,现在各国比1997年好一点的在于外汇储备比当时稍微高一些,所以情况可能不会有1997年严重,但预计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的结果。

  不过,朱润宇表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货币高估,导致集体崩盘,并被国际游资利用,短期的大幅贬值冲击了经济和其金融系统。当年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并不雄厚,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外汇储备,相较于GDP的占比都有明显的提升,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目前抵制危机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只要汇率不是出现闪电贬值,对经济的影响将有限。

  兴证期货宏观分析师刘文波也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所以出现,主要因为泰国和韩国由于国际投资资金流入,出现泡沫经济,外债高企,外汇储备不足以干预市场。从现在来看,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外债的角度看,上次金融危机期间,泰国与韩国的外债负担率分别达到GDP的94%、44%,但现在已经下降到了35%和30%。此外,外汇储备也大幅上升,泰国的外汇储备从当时的380亿美元增加到1570亿美元,韩国外汇储备从204亿美元上升至3628亿美元。此外,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都保持顺差状态。现在两个国家的金融状况相对1997年更健康,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能力大幅增强,尽管会受到资金外流的影响,但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不仅是亚太货币之外,拉美货币在第二季度也遭遇到了严重的抛压。过去两个月内,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最为明显的7大货币中有4个货币来自于拉美国家,许多品种触及或者刷新多年及历史新低。自五月中旬以来,哥伦比亚比索对美元贬值12%;智利比索紧随其后,本月兑美元跌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巴西雷亚尔过去一周出现令人震惊的5%跌幅,这使得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创下12年新低,成为拉美货币年内贬值之最。货币贬值并没有拉动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出口增长,现在又面临美联储即将加息的压力,印尼和巴西等苦不堪言。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普遍认同的对抗金融危机利器———外汇储备正在悄然变化。消息指出,全球外储正在快速减少,尤其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自去年年中以来持续下降。作为衡量全球外储的权威指标,IMF的COFER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外储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从2014年二季度的8.06万亿美元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7.5万亿美元。根据测算,新兴市场国家的储备在二季度也可能继续下降。

  “一旦‘世界货币’美元开始上涨,全球经济犹如丢失了定海神针的龙宫,会被搅得一团糟,新兴市场自然不会幸免。”苏向辉表示,美联储升息在即,全世界的美元将向美国回流,新兴市场面临资金“失血”的风险,具有发生潜在危机的可能,特别是在那些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倚重外资、金融体制不健全、通胀率奇高的国家。如果新兴市场国家能吸取19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那么还是有可能避免新一轮危机发生的。(记者 叶斯琦)

  “嗜血”的对冲基金嗅到了一只“大猎物”———新西兰元,一次凶猛的狙击随之出现。

  随着新西兰元在一年内大幅贬值26%,该品种的场内市场持仓量和主力净空单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某只狙击新西兰的对冲基金空头浮盈可能已经超过1亿美元。”

  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作为全球三大主要商品货币,新西兰元、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在今年来,都沦为表现最差的货币。新西兰在奶制品领域的出口独领风骚,澳大利亚是铁矿石产业龙头,加拿大是能源出口大国,无独有偶,在过去一年,这三种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大幅下跌。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大宗商品消费第一大国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打击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以出口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作为经济支柱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货币(商品货币)旋即贬值。另一方面,美元正处在新一轮上涨周期,这将进一步打压大宗商品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商品货币,包括韩国、泰铢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在贬值的道路上迎头赶上。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当前相关国家较高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抵御风险,不过在美元回流、新兴市场面临资金“失血”的风险下,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倚重外资、金融体制不健全、通胀率奇高的国家仍有重蹈1997年金融危机覆辙的可能,相关经济体应未雨绸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