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结个婚咋就这么难? 男女比例失衡严重

  原标题: 结个婚咋就这么难?男女比例失衡严重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在昆明举行新闻发布会时透露,玉溪一贫困村15年内没有人娶媳妇,而女孩则全部外嫁。这条新闻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于农村“剩男”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关于农村男性“结婚难”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令人忧心的“光棍村”现象。那么,农村“结婚难”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记者对此进行了一些采访。

  “结个婚咋就这么难”

  方立林是山西省阳泉市农村的一个大龄未婚青年。出生于1987年的方立林,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回乡后,他在一家制药公司打工,每月有两千多元的收入。眼看着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一个个成家立业,方立林的心里越来越着急。

  “农村人结婚早,一般在刚满法定结婚年龄的时候就结婚了。有的年龄不够的就先办婚礼,然后再补办结婚证。”方立林告诉记者,农村人结婚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相亲,而相亲的范围就集中在附近几个村子,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认识。“结婚晚的话,附近年龄合适的女孩都被挑完了,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了。”

  像方立林这样,过了25岁还没有结婚的,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剩男”了,“看着很多和自己同岁的同学都结婚了,很有压力,感觉都有点抬不起头来。”在周边的村子里,和他一样情况的男青年还有很多。“有些稍微大一点的村子,有几十个找不到对象的大龄男青年。”方立林说。

  方立林的父亲已经年届六十。前些年生了一场大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每年还要花一大笔钱去买药。方立林家的房子,经过30多年的风雨沧桑,已经破旧不堪。两年前,为了让相亲的时候能够看起来更体面一些,方立林花钱把院墙和大门重新修缮了一下,在外边看起来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已经没有能力重新修建主屋了。

  窘迫的家庭状况,让大部分和他相亲的女孩子望而却步。而且,即使相亲成功,结婚的钱从哪里来,也是他发愁的一个大问题。“现在在农村结婚没有二三十万是根本不行的。我之前相亲见到的一些女孩子,上来就问在县城有没有房子,听到‘没有’后就直接扭头走了。彩礼钱这些年也是不断上涨,从几年前的三万八涨到八万八。各种开销算下来,我自己打工挣的这点钱根本负担不起。结婚成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了,现在咋就这么难呢?”

  同村的李晓波是方立林的同学,两年前他与一个邻村姑娘相亲成功,认识两个月后就步入婚姻的殿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盖房子花了13万,订婚下礼一万一,结婚彩礼八万八,在女方的要求下买了一辆5万的小轿车,再加上婚纱照、酒席等等费用,我娶媳妇总共花了我爸妈30万元,他们半辈子的积蓄都砸进去了。”

  李晓波表示,他结婚的花费还算是比较少的,“我有个邻居去年结的婚,刚开始女方父母要20万彩礼钱,最后经过协商后降到13万,父母东拆西借才把钱凑齐。没办法,为了子女的婚姻,再多的钱都得借。”

  表象:

  高额彩礼与不断攀升的结婚成本

  不断攀升的结婚成本,是造成农村青年“结婚难”的直接原因。费孝通1936年曾在江村做过婚事费用的估计,大约需500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家庭一年的开支。上世纪90年代初,李银河所考察的两个村庄结婚开销是一个农民10年的收入。而90年代后期,结婚开销已经攀升到一个村民20多年的收入。

  而在结婚成本中,“彩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作为一项婚姻礼仪,“彩礼”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在当时,彩礼仅仅作为男女定亲的礼法,而不是高额的费用。在古代的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彩礼中的物一般都是价高但实用的物品,回礼一般为女性亲手制作的物品。

  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受彩礼曾被认为是买卖婚姻的表现之一,法律明文废止。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彩礼重新在农村兴起,并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今天,彩礼更是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成为农村家庭沉甸甸的负担,甚至一些家庭因此返贫。

  来自山东的王同海是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企业打工的农民工,他告诉记者,在当地流行的彩礼钱是“万紫千红一片绿”,他解释说:“万紫,一万张5块的,就是5万;千红,一千张面额100元的,就是10万;一片绿,就是再加些面额为50元的钞票,怎么也得一千张吧,总共加起来有20万左右。”一些地方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一动不动”,“一动”指的是“汽车”,而“不动”是房子。

  而在河北,则流行着“三金一响”。所谓的“三金”并不是以前所指的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而是三斤百元大钞,三斤百元人民币称重约15万元。“一响”以前指的是摩托车,现在所指的则是小轿车。

  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而言,这么高额的礼金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而高额彩礼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农村的攀比心态。在一些农村父母眼中,彩礼就是女儿的“身价”,彩礼要的少了,会显得女儿“不值钱”,父母会很没面子。“农村就是这么一个很小的生活圈子,村子里哪家哪户发生的大小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你家姑娘彩礼收的少了,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开口。”王同海说。

  另一方面,面对农村日益增长的离婚率,很多女方父母会把彩礼作为女儿的婚姻保障。“在我们村和我同岁的人有20多个,离过婚的已经有四五个了,有的甚至都已经三婚了。有个同学刚结婚两星期就离了,彩礼钱也要不回来,最后去法院打了官司。”王同海说。

  王同海告诉记者,农村的高离婚率跟“闪婚”式的婚恋方式有关系:“农村人结婚都是通过相亲,如果双方都愿意的话,从认识到结婚一般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这在城市里算是‘闪婚’了,但是在我们那里却很平常。我一个表哥,和他对象相亲后两星期就结婚了。”由于双方在结婚前并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所以婚后产生矛盾的几率也就比较大。与此同时,较为保守的传统婚姻观在农村已经悄然瓦解,离婚在农村已经不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话题。

  从女方父母的角度来考虑,离婚不仅会对女儿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会使“身价”严重贬值。所以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彩礼作为女儿的婚姻保障。而面对损失高额彩礼的风险,男方面对婚姻的态度会更为谨慎。“要是离婚的话,10多万的彩礼就打水漂了。如果再婚的话,还得搭上10万的彩礼,加起来就是20万。所以结完婚后,男方家庭都是挺害怕离婚的,在一些问题上会对女方采取忍让的态度。对于女方父母来说,多要些彩礼,即使离婚了,女儿也不至于人财两空。”王同海说。

  深层根源:失衡的男女比例

  不言而喻,农村男性“结婚难”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近20年来,农村不断失衡的男女比例。由于男孩偏好和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出生性别比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偏离正常范围。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以上。

  相较于城镇,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失衡更为严重。这一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如今在农村地区处于适婚年龄的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方立林告诉记者,“其实回想起来,现在结婚难的苦果在20年前就种下了,当时我们一个班30多个人,只有10个女生。”上世纪90年代初,在当时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很多农民通过B超检测出女孩后就直接流产了。“彩礼之所以这么高,也是‘行情’决定的。女的少男的多,女方要彩礼也有底气。你不愿意出这么高的彩礼,但是愿意出的人多的是。”方立林说。

  河南师范大学教师侯俊芳认为,造成农村“结婚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因素来看,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结婚消费高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从社会因素来看,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农村大量女青年流失,男女比例失调,农村男青年面临着严峻的择偶困境,不得不支付高额彩礼以取得婚姻成功;从心理因素来看,从众心理、‘面子’观念与盲目攀比心理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举办婚礼更加气派,花费随之高涨;从文化因素来看,消费主义和都市文化已渗透到农村居民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更多的农村青年不再满足农村生活现状,对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在结婚消费上纷纷效仿城市人。”

  “结婚难”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赡养与养老、强奸与拐卖妇女、暴力与犯罪等。据媒体报道,近些年来,河北等地出现了集体团购“越南”新娘的现象,许多农民因此而受骗。一些贫困地区的家庭为了能够娶到老婆,甚至花钱购买被拐卖的妇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除此之外,个别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近亲结婚的伦理惨剧。

  除了这些负面影响外,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可喜的变化,那就是“结婚难”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农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近年来出生的男女性别比例差距正在缩小。方立林告诉记者:“现在农村对于生男还是生女已经没有那么在乎了。对现在的一些父母来说,生男孩反而是一种负担,尤其有两个男孩的家庭,父母就太发愁了。”农村性别观念的改变逐步推动了男女性别比例的变化。全国计生委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5.88,较2013年下降了1.72个点,实现自2009年以来的“六连降”。

  “我们村这几年的新生儿中,女孩的数量比我们那个时候上升了不少。等他们这一代人长大后,可能就不会面临我们这样的‘结婚难’问题了。”方立林说。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当好莱坞大片遇上食物:魔戒变甜甜圈 马卡龙激怒绿巨人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