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如何确定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
内容提要:7月15日,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基金,此事一经确认即受到全球瞩目,许多媒体和经济学家言论评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战后金融体制、美元霸权的挑战,欲取代世界银行与IMF。中国经济网编纂的此期《金砖国家经济决策参考》力求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分析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角色和定位,认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在目前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对世界银行和IMF的有益补充,他们之间的关系并非对抗和替代的关系和角色,而是在国际金融秩序框架内互相补充的互利互惠关系。报告在此立论的基础上,就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种种舆论形势和应对之策,提出四点政策建议。
一、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引起的国际舆论
7月15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各国派人轮流 担任该银行总裁,首任总裁来自印度。这一宣言一出,即引来各方舆论。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是对目前国际金融秩序和美元金融霸权的挑战,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取代世界银行与IMF。”一些国际媒体、经济学者,甚至金砖国家的媒体和经济学家都发出类似的惊叹。
国际国内舆论界,似乎正在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推到了一个“挑战者”、“替代者”、“对抗者”的角色,然而,这对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个好事。至少,一些西方媒体正在利用这个“挑战者”、“替代者”的论调,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在舆论上进行攻击,并重新掀起“中国威胁论”,试图进一步挑起金砖国家和欧美之间的矛盾。
近日,日媒刊登题为《金砖国家能否为世界秩序作出贡献?》的社论称,金砖国家设立开发银行的背后,隐约透出中俄等国试图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政治意图。
日本《外交学者》称,金砖成员国都认为,创建替代西方主导的政治和金融体制是金砖国家共同的目标。《西日本新闻》报道,7月15日,金砖国家(BRICS)首脑会议在巴西召开,决定设立BRICS开发银行,以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
日本TBS电视台称金砖国家并不是真正高度团结,金砖国家其实抱有各自不同的目的:俄罗斯是想打破欧美等国家对其的制裁和孤立,所以和中国等结盟;南非是为了获得中国更多支援;印度并不打算和G7国家意见相左,相反对于和美国、日本的关系很重视,中印之间也有边境冲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巴西是南美洲国家,南美受到美国的影响很深。
路透社以“金砖成功的最大挑战?中国老大哥”为题说,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存在巨大差异,他们面临着遏制中国控制金砖银行的挑战。文章援引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伊特的话说:“若是不能掌握大部分影响力,中国人是不会参加这些机构的。”
韩国《文化日报》16日称,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领域以中国为中心成立首个新机构,本身就意义重大。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推进,加上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成立以本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正对现有金融秩序展开正面挑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科学家赖尔登-洛特(Riordan Roett)称:“中国必定会主导这家新银行。”美国《华尔街见闻》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仅在挑战了IMF-世行为骨架的金融体系,更意味着全球最大的新兴国家将有实力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制定政治体系。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将金砖国家的地缘政治角色视为其新的努力的一部分,这一努力旨在打造一支力量,取代美国的“霸权”。
金砖国家内部也有杂音。印度《德干先驱报》说,金砖银行首期注资由5个成员国平均分摊,这一点是印方着重强调的,目的是避免金砖银行被某一个成员国所主导,这是印度一项重大外交胜利。
印度《商业时报》称,直到最后一分钟,中印之间才达成协议,如果金砖国家无法就总部地点达成一致,那将成为一件尴尬事。
“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7月3日文章称,金砖银行将挑战美国金融霸权;俄罗斯KFS集团公司股份管理处处长罗曼安德列耶夫认为,金砖开发银行将在世界金融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替代者”。
中国国内很多媒体也纷纷热衷于在讨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时候,使用“挑战者”、“替代者”、“对抗者”的词汇,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并试图让人们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意义有更深的了解。
然而,国际国内诸多媒体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过度解读,是对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一种伤害。个别西方媒体借此攻击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抛出“中国威胁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刚刚成立,然而这种国际舆论环境明显不利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现有国际金融框架内的各个机构展开合作,这影响到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正常运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经不起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