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籁思:中国经济像“劫富济贫”的罗宾汉
李籁思(Gerard Lyons)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的首席经济顾问,曾在渣打银行、大通银行、瑞士银行和DKB等金融机构担任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IMF年会、欧中贸易峰会等重大国际金融会议上最受欢迎的演讲嘉宾之一。
近日李籁思博士受伦敦南岸大学中医孔子学院“2015中西文化系列讲坛”的启幕嘉宾,作了题为“从全球视野看英中关系”的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凤凰财经记者静楠的专访。
长达40分钟的演说,李籁思反复强调“定位”的重要性,并运用各种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表达他对世界经济的分析与观察。以下为演讲实录:
世界经济的蛋糕更大,如何切分乃是关键
在未来二十年,人们将看到史上最强的世界经济。软实力和硬实力分别驱动世界经济,会将一个更大的蛋糕呈现在每一个主要的经济体面前。
本世纪之初,世界经济总量是32万亿美元;金融危机前,是62万亿美元;到了今年年末,可能要达到82万亿。所以你看,尽管有金融危机,尽管英国美国乃至欧洲都曾深陷本世纪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世界的经济发展仍然向前发展,其主要的驱动力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发展。蛋糕变大了,关键在于各国如何定位自己。
如何切这块大蛋糕?
我们注意到,于西方的那一块蛋糕相对世界经济的比例变小,但绝对尺寸在变大。目前世界前600强的城市有157个在西方国家,20年后,可能只有20个西方城市能位列其中,其他的都在亚洲。
如何吃蛋糕也很重要,人们逐渐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学之父亚当思密在著名的《国富论》提到“看不见的手”,市场对经济发挥的作用。而在另一本不是那么出名的书《道德情操論》中,他提到了“看得见的手”——道德与伦理在商业中的作用。金融危机的教训是金融行业必须加强道德约束。
所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添加一些佐料,让蛋糕更好吃?我认为,在中国是要解决环境问题,在西方就是控制债务。这些都是忽略了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而引起的。
中国经济就像:罗宾汉、Goldilocks和超人
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我有三个比喻。
第一个,是罗宾汉经济。罗宾汉在西方童话里是劫富济贫的形象。中国对美国和欧洲的巨额贸易顺差,导致被一些人看作一个竞争威胁。但与此同时,中国对亚洲国家一度存在巨大贸易逆差,让人感觉中国是“劫富济贫”的罗宾汉。
另一个对中国经济的比喻是Goldilocks。格林童话里的小姑娘Goldilocks偷吃了森林熊的麦片粥,在过烫、过冷和不冷不热的三碗粥中,她选择的是不冷不热的一碗。中国的经济目前可以说是不冷不热。太热,意味着房地产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严重。如果太冷则意味着失业率增高,社会问题激增。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高层对经济的火候拿捏得很好,让中国经济呈现出不冷不热的适中状态,当然,中国的统计数字总是和高层的预期一致,也容易让人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第三个比喻是超人。中国是一个超人经济。中国的经济不断上扬,但是上扬中还伴随着潜在的危机。就像超人一样,超人需要氪星石,才能获得能量变得威力无穷。中国也需要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资源。现在中国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影响了能源市场的定价。中国的巨大人口所需要消费的资源,也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看中国经济不能刻舟求剑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我主张要积极地看中国,对中国持悲观态度的人,就像用一个定时器看中国。你没法用定时器来了解时间。同样,只关注中国的消极方面,就像只盯着定时器的时间,你会看不到积极的一面,从而错失良机。
中国希望和平崛起,不希望引起他国的敌意,视中国为威胁。中国人均收入低,人口多,很多人未富先老,一胎化政策导致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问题很多,但中等收入阶层也正在崛起。从小康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相对容易,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权力还是高度集中于北京,要管理这么大的经济体,存在多方面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教育资源不平衡、社会福利不平衡、以及环境问题和国际化等。影子银行在中国很难估量,也很难控制。中国的领导人说,就算按照目前7%的发展速度运行,经济总量也相当于十年前以10%的速度运行的总量。我认为,从10%到7%的平稳过渡,依赖于完善的社会制度的支撑,否则会摇摆不定。我的判断是,中国的经济可能趋于稳定但运行曲线并不平滑。
目前中国要从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型经济,并在十二五规划列出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领导人提到新丝绸之路,循着古丝绸之路开辟新的投资机会。中国想寻找高质量的资产包括品牌和战略物资。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很贫穷,而现在中国的资本已经进入很多高附加值的产业,包括电子、房地产、核能等,非常前沿的产业。
如何定位英中经贸关系?
今年是英国大宪章诞生800周年纪念,一个800年前的法令至今仍有影响,足以看到英国的软实力。社会体系、高等教育、创新、品牌,英国的优势很强。把什么都拿来卖,是不明智的,英国也不会那么做。去年中国表示可以在英国投资的领域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生物科学、电子和专业服务业,都是英国的优势产业。 放眼全球,英国也需要更多的投资,提升英国基础建设。20到25年后,英国的人口基数将大于德国。如果我们看到英国各个产业并不平衡,有的产业工资高,效率高,而有的则不然。 20-25年,英国可能会成为西欧最大的经济体。人口增长可能会带来挑战,包括住房,交通,也带来机会,包括医疗产业。在中国有20个城市想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模式,英国决心要帮助中国,其目的不在眼前,而是为了英国长远和全球的利益。
我们可以在全球展开价格和质量的竞争,如果决定了在价格上竞争, 总会有人在其他的地方提供更低的价格,所以更应该注重质量,软实力和品牌。
世界的变化快于我们的想像, 一定要定位清晰。
作者:凤凰财经驻伦敦特约记者静楠
- 德翼副驾驶曾研究自杀方式和驾驶舱门 坠机恐有预谋
- 俄媒:外国人在网上损害俄罗斯声誉 将被禁止入境
- 中国政府协助撤离巴基斯坦等10国在也门公民
- 肯尼亚大学遇袭已致17死65伤
- 世界银行:亚投行不会与其他世界性银行组织构成竞争
- 德翼副驾驶曾研究自杀方式和驾驶舱门 坠机恐有预谋
- 俄媒:外国人在网上损害俄罗斯声誉 将被禁止入境
- 中国政府协助撤离巴基斯坦等10国在也门公民
- 肯尼亚大学遇袭已致17死65伤
- 世界银行:亚投行不会与其他世界性银行组织构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