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县耗资4.7亿灌溉工程成摆设 灾民忍痛砍树
春耕在即,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走进多个农业产区,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保障问题,展开了实地调查,在紧靠着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山西临县,我们的记者发现,尽管背靠黄河,但这里农田水利设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临县的农田里,依旧缺水严重。
3月底,本应是枣树修剪枝叶的时节,山西省临县元条棱村的村民刘振富却一把斧头砍向了自己家的“命根子”。刘振富砍倒的这颗枣树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今年已经70岁了,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只能依靠这7亩多枣树维持生计,但是由于连年春旱和秋季降雨,枣树已经两年颗粒无收了。
由于连年干旱导致枣树颗粒无收 村民刘振富不得不忍痛砍掉
“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是刘振富和乡亲们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这里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地区,与陕西佳县、吴堡隔黄河相望,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年内极大值月份甚至超过降水量的6倍以上,由于气候干旱少雨,因此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沟壑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坡。
临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沟壑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坡
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当地人虽然紧靠黄河却用不上黄河水,只能靠天吃饭,临县也成了老牌的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在2010年,山西省水利厅开始了“西山提黄灌溉工程”的建设,拟提取行经的黄河水,利用高压泵向相邻的几座山脉引水灌溉,仅临县拟投资就高达4.7亿元,建33处提黄灌溉工程,建成后预计可浇灌土地29万亩,年增产值1亿多元。然而如今距“提黄灌溉”工程建成已经将近4年了,村民们却告诉记者一直无水可用,灌溉工程就是个摆设。
山西省临县元条棱村村民:引和不引一个样,引不引没关系。
村民:那个水上去,我们也用不上。
记者看见,农田内有不少像这样的圆形水泥围挡,其中包裹着出水阀门,正常情况下,打开阀门应该就可以给树木或庄稼浇水。但记者尝试打开刘振富家地里的灌溉阀门,的确一滴水也没有,干枯的阀门已经生锈了。
这些水利设施从建成后就没出过水,现在阀门已经生锈了
刘振富告诉记者,2011年,在“提黄灌溉”工程即将竣工之际,时任临县副县长在八堡乡召开大会,动员他们这些提黄灌溉工程覆盖区域内的农民整治田地,自行挖掘贮水坑,为枣林灌溉做好准备。可是贮水坑挖好了,村民们却没有盼来“救急的黄河水”。
刘振富:水塔修好了,没浇过。
但是记者也找到了一份2011年的视频资料,画面中蓝色的高压泵机高速地旋转着,压力表显示一切运行正常,蓄水池边多位管理人员正在进行现场监督,水源源不断地进入蓄水池,而在路边的沟渠里,清澈的河水喷涌而出,沿着沟渠顺势流下,随着阀门被打开,水流向了旁边的枣树林。这一幕景象和如今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
但是村民们坚持声称,从没用上过“提黄灌溉”工程的水,记者看到的视频只是当初试水的时候,有人来拍照录像用的,大家走之后水也就随之消失了,他们自己也无数次摆弄过自家地里的阀门,可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没有水流出。
“提黄灌溉”工程耗费4.7个亿建成四年却从未投入使用
根据规划,山西省临县拟建设三处紧靠黄河的“提黄灌溉”工程,其中除了郭家洼以外,马家湾与高家湾两处提黄灌溉工程均以落成试水。以马家湾“提黄灌溉”工程为例,建设内容包括水源枢纽站、输水管路、蓄水池和田面工程四部分组成,可解决八堡乡的8个自然村1.2万亩的农田灌溉问题。
山西省临县水利局副局长贺奇:主要是枣树。从黄河滩面,这个泵站,这个水泵用黄河水提到最高的山头,整个山头,这个整个分布了十个蓄水池子,这个池子全部在山上的山头,就是海拔高度最高的地方,所以提到这以后,在使一部分的直管道,从这个池子里面引出来,引出来以后,沿着这个整个山,我们叫山体,整个山体往下送,直管周边,再设计一些毛管到这个地块,地块这边一些,有一些小的一些分水阀门,小阀门,老百姓在这个毛管子的分水口上接一块软管,就是塑料的软管,接上以后进行灌溉。
在临县水利局,记者了解到了“提黄灌溉”工程的灌溉原理,随后记者沿着山路行进时看到,一根直径约50公分的黑色输水管道绵延向上,枣林山坡上不时会出现一个个用水泥圈起的出水阀,但是大多数阀门几乎都被杂草覆盖了,有的已经锈迹斑斑,有的已经彻底损坏。记者寻找了几处水泥围挡内的出水口,都有不同程度的锈死现象。
记者寻找了几处水泥围挡内的出水口都有不同程度的锈死现象
然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山顶的高家湾引黄工程6号蓄水池,落成日期是2011年。走近井口可以看到,落差三四米的蓄水池中确实有水,记者用桶打了一些上来。
山西省马家湾提黄泵站管理人员:现在放都能放出去,但是压力小,流不到地里。
这位负责区域上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百姓的确用过引上来的水,但是都不是从分水阀门流出去的,而是向刚才记者一样用桶打上来的。按照当初的设计原理,工程是利用高压泵机把水从低处的黄河输送到山顶的蓄水池,通过自流原理,打开位置低于蓄水池的分水阀门,农民们就可以接上软管实施农田浇灌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水在蓄水池里下不去呢?这位工作人员告诉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分水阀门没有水,是因为蓄水池的下水阀门没有打开。
随后,另一位工作人员下到井中准备把下水阀门打开,可前后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
工作人员:拧不动,锈住了。
记者:多长时间没打了?
工作人员:也就是个一年吧。
工作人员和记者到井中试图把下水阀门打开阀门因为锈住而纹丝不动
随后,工作人员又带记者来到了另一处蓄水池,走近蓄水池可以看到,里面同样存有少量的水,但当工作人员再次尝试打开这个蓄水池的下水阀门时,又遇到了别的问题。
工作人员:不行。
记者:坏了里头是吧?
从这处不大的洞口可以看到,井已经被泥土完全淹没了,根本看不到阀门的踪迹。
这位工作人员反复向记者强调,当初县里面的领导都来参观过,水肯定是能通的,而现在之所以不能使用,除了下水阀门因为各种原因打不开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蓄水池里的水太少,下面泵站不给提水了。
管理人员:使用不了,它本身等于没有验收。
记者注意到,这处位于小洼焉村的3号蓄水池,管理状况同样令人堪忧,由于疏于养护,蓄水池边的水泥已经塌陷碎裂,形成了一个深坑,而蓄水池顶上也长满了杂草。在方圆几公里的区域内,记者发现,除了断裂在道路一旁的分水管外,有的水泥围挡内仅剩一个管口,本应该配套存在的阀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一个意义重大的惠民工程如今却缺乏管理成了摆设呢?
泵站蓄水池由于长期疏于养护配套零件严重损坏投资数千万的惠民工程成为摆设
管理人员:这项工程钱都没有给人家,所以包括现在都没有给人家。
记者:欠你多少钱?
管理人员:欠我几十万。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程开始的时候,他是邻村的村主任,建筑单位曾动员大家出些劳力帮助建设这项惠民工程,可力出了,活也干完了,钱却至今都没拿到手。
管理人员:省里要不上,说没有交工,钱没到位,我也闹不清楚。当时来了叫我们,叫了多少人来干了就干了。
这位工作人员说,当初连建设的工钱都没有支付给大家,他几次三番去省里要也没有结果,时间一晃都几年了,大家早已失望,更别提对项目的后期维护管理了。
工程超出概算50% 400万元电缆费用究竟该谁来埋单?
这里是位于黄河岸边的马家湾提黄灌溉管理站。进入提泵站内部,记者看到,除了三个高压泵机的主体还被蓝色的油漆覆盖以外,水泥平台上、管道的接口处、以及泵站内部多处设备都已经锈迹斑斑,而泵站后院的蓄水池也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是什么原因让泵站闲置荒废了呢?
马家湾提黄灌溉管理站后院的蓄水池满目疮痍残破不堪
马家湾提黄灌溉管理站站长郭士新: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再一个就是电,就是电的问题。试水的时候,都是用的人家高速(公路)的电。
记者注意到,在马家湾提黄灌溉管理站的门口,立着一块工程简介牌,其中写到:本工程于2010年5月动工,2011年10月竣工,工程总投资3687万元。这样一个投资高达几千万的惠民工程,却没有配套的电力系统,这让记者十分不解,而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工程距离竣工时间已经过去快4年了,居然还没有通过验收。
这样一个高达几千万投资的工程已经竣工近四年居然没有通过验收
一项涉及几千万投资的惠民工程,由于无电可用,没有竣工验收等问题,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三台500千瓦的高压泵机如今只能静静地呆在原地,眼看着山下的水流过,山上却无水可用。那么整个提黄灌溉工程本应该依靠高压电力驱动,为什么会闹起电荒呢?记者来到临县电力分公司了解情况。
赵乃平:当时就是说口头上就跟水利部门就沟通联系一下,就是有这样一个项目,大概当时有多大的容量,也就是这样口头的,没有这个正式书面的协议。
赵乃平告诉记者提黄灌溉工程在修建时并没有和水利部门形成书面协议以至于现在无电可用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当时临县电力分公司和水利部门达成了一个建设变电站工程的口头协议,一开始变电站工程的选址位于克虎镇,这个位置距离两项提黄灌溉泵站只有两三公里,可是为提黄灌溉项目供电只是建设变电站的其中一项配套,变电站还要肩负起周边区域内的其它供电需求,后来电力部门经过综合考虑,最终将选址改在了兔坂,距离一下就变远了。
赵乃平告诉记者,电力公司负责变电站的建设投资,而提黄灌溉工程需要自己架设更长的高压电缆线,这部分费用需要用电方自己追加投资,总计400余万元。因为这400余万元的追加投资没有到位,导致提黄灌溉工程因无电不能使用,那么为什么水利部门宁肯让投资几千万的工程闲置也不愿支付这笔几百万的电缆工程费呢?工程又为何至今不能竣工验收呢?
临县水利局副局长贺奇表示,临县水利局一直和山西省水利厅就此事进行沟通,可是水利厅一直没有批复这笔款项。根据山西省水利厅2010年8月公布的关于临县马家湾、高家湾两项提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显示,两项工程共投资5027万元。提黄灌溉惠民工程的所需建设资金由省财政承担75%,市、县两级负担25%,若发生超出概算问题,一律由市、县负责解决。那么临县马家湾、高家湾两项提黄灌溉工程实际投入是多少?是否已经超出概算呢?
贺奇:因为现在这一块超概算部分前期没有落实,一直在这欠账,施工单位还一直欠着。
贺奇告诉记者,目前马家湾、高家湾两项提黄灌溉工程共投入了7500万元,这样看来超出概算近50%以上,因此省水利厅不愿再为这400万电缆费及工程欠款埋单。那么超出的50%投入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提黄灌溉工程投入费用超出概算50% 省水利厅不愿再为400万元的电缆费埋单
贺奇告诉记者,原临县水利局局长因为管理工程混乱已经被临县纪委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他是去年刚刚接手这摊工作的,因此对于具体的问题并不清楚。那么,作为建设单位的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是否了解超出概算的问题呢?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项目经理孟文建:这个不太清楚,当初我们是按图施工,人家说怎么做,我们怎么做。
项目经理孟文建解释说,作为山西全省唯一一个具有一级资质的水利建筑企业,他们是通过省水利厅招投标的方式进驻项目的,并且只负责土建部分和具体施工,建筑图纸上怎么要求,他们就怎么做,材料是由其他单位提供的。
然而针对工程质量,孟文建胸有成竹的告诉记者,他们经过工程监理检验全部合格,只是由于工程款未结清,没有交付到最终的竣工验收环节。至于记者之前看到的下水阀门井内进水、蓄水池水泥地面塌陷和提泵站贮水池破损的情况,孟文建也拿出建筑合同给出了解释。
孟文建:比如说20个年头,如果超过20个年头,那业主他就得承担,他来承担这个风险了,如果是少于20年的这个,就是我们来承担了,就是这么回事,就是风险要分担了,不是说责任都在我们施工方,因为老天谁都不可预见的。都是这样的,通用和专用。这是水灾。
那么作为提黄灌溉工程的管理部门—山西省西山提黄灌溉建设工程管理中心,怎么看待目前工程因为超出概算而搁置的问题呢?工程又为什么会超出概算50%呢?
山西省西山提黄灌溉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成接安:当时设计的时候,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当时可能,当然实施过来,也造成了一些比方说原来可能水源设计的一百米,结果要达到水量现在是要150米,200米,原来泵站开挖,它耕地设计规划,它可能是边坡是一比一,实际下来,老实讲达到了一比二,所以整体范围造成工程量的增大,主要是这些问题。
成接安告诉记者,超出概算问题是现在整体提黄灌溉工程面临的最大困难,主要是由于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不了解、施工难度较大导致的。
成接安:因为好多事情也估计不到,特别是山区那种地形条件下,包括实事求是讲,包括施工路,方方面面都没有经验,可能造成超概算的问题。
那么,临县水利局也多次针对超出概算部分向水利厅进行申报,管理中心为什么至今都没有给予批复呢?
成接安:因为这一块工程县里面实施过来,有一些记录资料方方面面他们准备的不太充分,就是我们原来一直调概的话,是报过来的,但是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要求,满足不了调概的需要。
那么400万元的电缆费用何时能够批复?工程欠款到底由谁来支付?临县马家湾、高家湾两处提黄灌溉工程何时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提黄办主任成接安也给除了肯定的答复。
成接安:最迟应该6月底,7月左右吧,就是秋季灌溉的时候应该是能保证完成这个任务的。
一方是当地水利主管部门,一方是本省唯一具有一级资质的水利建设企业,中间还有层层监管,按说应该可以科学规划、高效建设、造福于民。然而事实却是,各方以地形复杂和没有经验为由,致使工程实际支出超出概算近50%,又因为配套投入没有着落,致使这个花费巨资的惠民工程,至今还只是个摆设。2014年10月,国务院特别召开了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水利部由此还特别部署了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19项具体任务,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时至今日,山西临县留给大家的疑问是,这个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的七千多万元打了水漂,该由谁来负责?春耕在即,眼下近三十万亩农田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又有谁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些疑问如果得不到解答,我们将很难奢谈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的这个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