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讲故事”的政协发言人王国庆
3月2日15时,全国两会首场发布会——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如期举行。一张新面孔出现在一片闪光灯中:新任新闻发言人王国庆首次登台亮相。
去年12月,全国政协前发言人吕新华卸任,接棒者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成为全国政协第14任新闻发言人。
虽然担任新闻发言人是首次,但王国庆却可称得上是新闻战线的老兵。现年63岁的王国庆,系记者出身,曾多次报道过全国政协会议。除了当过记者,王国庆2000年以后从事的工作,也与新闻密切相关。
“三句不离本行”,在记者提问环节,王国庆讲起了110年前的一个故事: 在美华工Dean Lung(丁龙)为了传播中国文化,捐献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设立了汉学系。而这便成了当今在美国汉学研究领域赫赫有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的由来。
通过这个故事,王国庆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别是发展、变化中的中国,要有充分的自信,要把中国的发展变化理直气壮地讲好”,“要用国际化的表述把中国故事讲好,讲的要让人听得懂、听得进,听了还得信”。
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王国庆,一直在思考怎么用国际语言表达中国故事。王国庆曾对媒体说:“作为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我不仅是对中国媒体、中国公众,也是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希望通过与记者的问答,讲出一个真实的中国。”
实际上,这并非王国庆第一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去年两会上,王国庆就提出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根本在于要下力气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切实解决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真正信的问题。”
王国庆不仅讲历史故事,也讲乡土中国的故事。当记者提到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王国庆又讲了全国政协调研组调研“包虫病”(一种在我国部分高寒、干旱、少雨农牧区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故事。
王国庆说,去年全国政协就包虫病防治组织委员到青海、四川、新疆、宁夏四个省区进行调研。委员们深入到牧区,和牧民同吃同饮,到家里、到医院看望病人,当地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感动。只有依靠这种深入的调研,他们才能摸到实实在在的情况。调研回来以后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国家卫计委、科技部已将包虫病防治列入国家重大计划,并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
在这场履新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首秀上,王国庆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这些鲜活的故事都来自于全国政协调研组实实在在的实地调研报告。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国庆提到“调研”一词的频率就高达22次。
政协大会秘书处新闻组发给记者的报道素材中,就提供了全国政协2015年11个调研案例,涉及扶贫、三农、医改、乡村教师、建筑工人工伤维权、跨境电商、民企“走出去”税负等方方面面问题。
据王国庆介绍,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关注,各专委会组织委员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及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善宏观调控建言献策。
正是基于这些接地气的调研工作,王国庆才有信心讲好中国故事,才会在回答记者关于我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问题上,敢于“肯定”地认为,经济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放在全球这个坐标系上看,仍旧是“鹤立鸡群”的,总体“气质”很好。
王国庆用“四个没有变”来说明问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这个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与其说王国庆爱“讲故事”,不如说王国庆爱的是实地调研。“讲故事”不能离开接地气的调研。或许,这也和王国庆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密切相关吧。 (记者 周少杰)








- 热门综艺走上大银幕 细数“综艺大电影”六宗罪
- 康熙走了,我们如何继续未来无聊的人生?
- “海外豆瓣”IMDb评选年度十佳电影 你看过几部?
- 假装在英国 从影视剧中的英伦关键词感受英伦风
- 谢耳朵将在莱纳德婚礼上搅局 盘点美剧婚礼上的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