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业界可共享打车软件这张大饼
作者:黄硕
中国日报网评论员黄硕
随着“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的盛行,在普惠广大打车乘客的同时,软件打车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比如,有市民反映路边拦车被拒载,司机回应称软件打车已接受订单。也有乘客爆料称司机边开车边手机接单、打电话,驾驶安全也引人担忧。因此,各地也相应出台一些措施来应对。上海市交港局规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段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措施。那么,对于这个“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到底应不应该取消?政府在这个过程重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2014年3月3日金羊网)
打车软件的兴起,成了不少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狂欢“盛宴”。但其中要凸显出一些问题,譬如,一些出租车司机为了抢做打车软件生意,对马路打车拒载。据人民日报报道,在第三方打车软件竞争升级、疯狂揽客的背景下,出租车司机的生意火了,但马路“扬招”则变得越来越难。大部分乘客认为,有了打车软件导致司机“隐形挑客”。
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答案不言而喻,为了利益。使用打车软件,乘客和司机都能获利。打车软件之争正在火热进行之中,无论是“嘀嘀”,还是“快的”,都未实现盈利,现在都处于市场开拓阶段。你比我便宜,我比你更便宜。谁都知道,这是在烧钱。目前来看,双方竞争还没有结束迹象。不禁要问,如此烧钱为哪般?其实,透过表象看实质,打车软件之争,争的是移动支付的未来市场份额,而非仅仅是抢占打车软件市场本身。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猛,市场呈几何级增长,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使其成为了市场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作为互联网大佬的两“马”(马云与马化腾),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如何占领移动支付市场?显然不能临时抱佛脚,需要提前布局和谋划。
机会来了。打车软件恰好是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个极佳“切入口”:每一个使用打车软件的出租车,就是一个宣传移动支付的流动“活广告媒介”,每一个使用打车软件的消费者,就是一个移动支付的客户。换言之,现在谁的打车软件使用者多,谁的未来移动支付客户、或是潜在客户就多。也正因此,两“马”才不惜血本,火拼打车软件,目的不言而喻,争夺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抢占未来移动支付市场制高点。
打车软件之争,乃市场竞争,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当市场竞争损害到第三方利益时,就应反思这种竞争形式是否存在缺陷?以此观之,当下的打车软件之争,最终获益最大的是企业,部分“的哥”及年轻乘客现在获利只是“小意思”。可其负面作用也逐渐显现,马路“扬招”越来越难,不善使用电子产品的中老年人、小孩、初来乍到的游客也被“排除”在便利之外。不仅如此,如果打车软件之争继续升级,在利益驱使下,上述情况会更加严重。
可见,打车软件之争,是企业为了抢占未来移动支付市场制高点之争,这是企业发展战略的远见之举。但既然打车软件之争,已经产生市场负面影响,如果不踩刹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会越来越大。不能让一部分人获利,让一部分人损利。即便撇开此点不说,打车软件之争,也非长久之计。这样火拼打车软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最终难以取得双赢。如此,极有可能出现未来移动支付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一旦市场被垄断,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市场本身,均非福音。换言之,现在市场获取的一点利益,最终会加倍“偿还”给市场垄断者。基于此,笔者认为,打车软件之争可以休也。双方应该握手言和,共同寻找一条企业、消费者、市场和社会共赢之路,而非为争未来市场一家独大,拼得你死我活。
作者简介:黄硕,中国日报网评论员,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陈复生基金理事,媒体人,北京自由撰稿人和时事评论员。他在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网、明报、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Global Times(环球时报)、China.org.cn(中国网)等国内外多家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的China Drive节目中对热点话题进行点评。作者邮箱:larryhuangshuo@163.com
相关报道
- "小龙女"被骗100万成龙被骗300万 盘点被骗钱的明星(图)
- 刘翔婚后首次亮相否认妻子葛天怀孕 明年举行婚礼
- 国产片频频亮相国际电影节 凭的都是关系?
- 赵薇晒女儿睡觉萌照 小四月长睫毛迷人(图)
- 保罗沃克41岁冥寿 爱女好友齐催泪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