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本山传媒商业帝国:二人转产业链滑铁卢,关联公司IPO排队
赵本山
由二人转打造的产业链(图片来源:理财周报)
原标题:揭秘本山传媒商业帝国:二人转产业链滑铁卢,关联公司IPO排队
点击图片进入:文联主席:赵本山很忠实 对二人转有贡献
坐拥50亿资产、曾在央视春晚上逗乐十三亿观众的本山大叔最近有点烦。二人转遭批判内容低俗,原定于9月24日在浙江卫视开播的《爹妈满院》又被喊停。外界纷纷猜测赵本山可能将要面对事业危机,而他背后的传媒帝国——本山传媒恐怕也难逃影响。在大起大落的泛娱乐时代,本山搭台,众人唱戏,本山传媒的戏路走向何方?
由二人转打造的产业链
赵本山1993年成立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2005年将辽宁省民间艺术团升格成为本山传媒。目前本山传媒旗下还有本山影视、瑞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与之相对应的是本山传媒的四大业务板块,演出、影视制作、电视栏目、艺术教育。
据本山传媒副总裁刘双平透露,“在四大业务板块中,演出是核心主业,在所有产业的营业收入贡献中占比80%。”
当然,本山传媒的投资领域远不止以上这些,在初创时代,赵本山秉着“不安于现状”的天性,在非文化产业领域打了不少擦边球。
国人想必都能回忆起,2005年曾传出的其投资辽宁中誉俱乐部的消息,当时高喊“拯救国足未来”口号的赵本山,在两年之后就退出了这场富豪的游戏。毕竟,玩足球是一件赚名的事,但是否有利可图要看运气。何况,当时的本山传媒还不具备完全的资本实力。
至于早年创业时,公司“一边经营广告业务,一边经营煤炭生意”一说,也是行业内的一则公开秘密。有人说赵本山接地气,有人说赵本山低俗,就和他的二人转一样。
赵本山是一个地道的二人转演员,他的事业也是依靠二人转才真正站上了巅峰。“刘老根大舞台”从铁岭开到北京,甚至开到了深圳,不得不承认是极成功的商业模式。七年的时间,也就是2009年,赵本山将二人转市场打造得登峰造极。
2002年,赵本山在当时租来的沈阳大舞台,做起了二人转演出,开始持续获得较高收益。2003年6月6日,本山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4年,赵本山买下沈阳大舞台,更名为“刘老根大舞台”并开始宣布连锁经营,这是赵本山建立他商业帝国的第一步。
当时二人转的总票房能达到1.5亿元,普通单张票价在200—300元,且经常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