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争相进入对方领域 中国电商与银行起冲突
【延伸阅读】美报:中国电商进军金融服务市场 挑战银行业
资料图片:阿里巴巴集团总部的企业标志(2012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参考消息网10月14日报道外媒称,中国银行业舒适的垄断局面最大的威胁可能在消费者手中。两家网络公司——阿里巴巴与腾讯,正在侵入中国的金融服务市场,在中国的大型银行提供的定额存款利率与拖延的服务之外,它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搅乱垄断局面的网络公司正冒着风险,存款者理应感到高兴。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刚刚斥资1.93亿美元购买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股份的电商集团阿里巴巴,是银行主要的竞争对手。截至7月,阿里巴巴向在其网站上做生意的公司提供了超过16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阿里巴巴拥有借款方现金流的实时记录以及对方的记录,这有助于做出贷款决定。
银行的存款也面临威胁。据中国媒体报道,在由腾讯推出后的两年内就拥有超过3亿用户的“微信”移动聊天应用软件,正准备通过智能手机销售理财产品,并向基金经理支付报酬。阿里巴巴允许用户将网上支付账户内的余额再次投资货币市场基金。与银行存款3%的定额利率相比,这给了用户更高的回报。
报道称,技术公司想要扰乱金融服务领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大型银行的股本回报率超过20%。监管者基本持支持态度,这与西方监管者不同。四大银行拥有6.6万个分支机构,但是年轻的消费者更喜欢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与一直运转的网络所带来的便利。
报道指出,对于阿里巴巴与腾讯这类企业来说,更多的借款与存款电子渠道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混乱。在中国,如果一款产品失败或者贷方破产,对于谁应负责缺乏明确性。虽然存款与投资的区别用小号字体印在那里,但消费者并不总是意识到二者的区别。
这造成了风险,即技术公司可能发现自己不得不赔偿所销售产品的亏损。另一个风险是,银行的老板大多是政治家,他们可能动用强大的资源压制新的竞争。但是技术公司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力量:消费者要将钱放在哪里,现在已经有了选择。即使阿里巴巴与腾讯的金融计划失败,银行业也将不得不提升服务。
(2013-10-14 11:2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