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日本激活军工产业值得警惕
日本向印度推销的US-2型水上飞机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乐绍延报道 近日,日本防卫省决定独自研发预警机,加强对中国和朝鲜的监视。不久前,日本军工巨头三菱重工公司还透露,由防卫省委托研发的隐形战斗机样机已经研制完成,定于明年1月进行首次试飞。这将是日本首架由国内企业采用自主最新技术研发的隐形战斗机。
这一系列发展武器装备的举动,无疑受安倍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今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替代日本战后严格坚守的“武器出口三原则”,6月又制定了“防卫装备生产与技术基础战略”,决定灵活运用民间企业先进技术,发展军事装备和生产能力。沉寂了多年的日本军工产业重新开始活跃,并纷纷走出国门展示实力。一个不断扩张军事工业、扩充军备的日本,值得警惕。
“寓军于民”的军工强国
战后,日本取消了从事军工产业的国有企业,但研究和发展军工技术、保持日本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一直是日本政府的目标。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日本建立了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军事工业。许多大公司虽然以民品著称,但其实往往是日本的主力军工企业。
最近,日本老牌军工企业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三菱电机、东芝、小松制作所、石川岛播磨重工等10多家大企业,纷纷在“范堡罗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和“巴黎国际武器装备展”等世界主要防务装备展会上亮相,展示和推销自己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引起了国际军工行业和媒体的关注。
三菱重工主要生产战斗机、反潜巡逻直升机以及反舰导弹等装备,2013年同防卫省签订的武器销售合同总额为3165亿日元(1日元约合0.06元人民币),是日本最重要、最大的军工企业。日本的主力战斗机F-15J、F-2,以及“宙斯盾”驱逐舰、“爱国者”导弹等日本当今最先进的武器大部分都由三菱重工研制或由三菱重工引进专利技术生产。日本的主战坦克“90式”、“10式”也是三菱重工的拳头产品。
川崎重工的主要军工产品有C-2运输机、武装和运输直升机,以及新一代P-1反潜巡逻机。P-1反潜巡逻机是日本国产巡逻机,可以搭载2名飞行员和11名乘员,每名乘员控制多套电磁和声学侦测系统,使对水面和水下有关物体的立体侦测搜索能力提升了数倍。
三菱电机在军用雷达、空对空导弹以及红外制导等方面有着独特技术,吸引了欧洲军工巨头欧洲导弹集团(MBDA)。MBDA公司表示,开发远程导弹离不开与三菱电机公司的合作,并同三菱电机公司达成了共同开发战斗机用空对空导弹的共识。
石川岛播磨重工的优势在于生产各类飞机的发动机。东芝公司是日本防卫省的导弹系统装置和雷达系统主要供应商之一。NEC和富士通是日本自卫队的无线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电子设备的主要供应商。从事工程机械生产的小松制作所和从事空调生产的大金公司是炮弹的重要供应商。而日立公司则是日本自卫队装甲车和军用牵引车的主要供应商。
学界也参与武器研发
研制先进武器设备,离不开强大的科研队伍。二战期间,日本许多科研成果成为侵略战争的工具,科研人员也成为侵略帮凶。战后,东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对战争历史进行了反思,内部规定大学科研人员禁止从事军事技术研究。而且,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大学科研人员对协助军方从事军事研究也有较强的抵触情绪。但近年来,这种抵触情绪已逐渐消失,很多大学的相关科研人员应邀加入防卫省的军事课题研究,将民用技术应用于军事方面。
目前,在日本的国立大学中,只有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继续禁止教学科研人员从事军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但这种禁令也是名存实亡。今年5月,日本新型运输机C-2发生了较大问题,防卫省要求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专业的教授协助调查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东京大学方面虽然拒绝了防卫省的要求,但在各方面压力下,最终同意有关教授以个人名义参加调查小组的工作。
日本政府去年底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强调:“要加强和充实与大学以及其他民间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充分地利用有可能转用到军事领域的民生技术,大力推进防卫装备技术的发展。”其实,早在10多年前,日本防卫部门就积极开始与民间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民用技术军用化的研究,最近几年,这种合作研发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12年只有4个合作项目,而2013年已增至10个项目,预计2014年合作研究项目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据日本媒体介绍,目前,日本防卫省至少与日本8所著名大学、11所民间研究机构签署了联合研究开发军用技术的协议,项目涉及无人飞行器、水中无人探测器、排爆机器人、红外线遥控系统等多个领域。
日本帝京平成大学一位教授说,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很大部分具有通用性,很难严格区分是民用技术还是军用技术,“对有些技术来说,民用转为军用只隔着一层纸,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做到”。
新潟大学一位专家认为,国家拨付给公立大学的研究经费不断减少,科研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经费,会越来越愿意接受防卫省的邀请,进行联合研究。预计今后著名理工科大学的科研人员与防卫省合作,将民用尖端技术转为军用的联合研究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