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山西吕梁去年GDP负增长“一煤独大”风光不再

  [摘要]吕梁2014年GDP增速预计为-2%,山西省内倒数第一,受困于煤炭行业低迷和煤炭价格下跌,吕梁已尝到兴衰“反转”的滋味,而转型之路却尚艰难。

山西吕梁去年GDP负增长“一煤独大”风光不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全省GDP增速排名第一到垫底,山西省吕梁市经济在一年之间经历过山车式的“反转”几成定局。

  媒体报道,吕梁市2014年GDP增速预计为-2%,山西省内倒数第一,而就在2013年,吕梁GDP增速还高达9.5%,居于山西11个地级市榜首。

  值得关注的是,煤炭大省山西2014年GDP增速也仅为4.9%,距预期的9%差近一半,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末位。

  位于山西西南的吕梁因煤闻名,其2.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总面积中,含煤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一半多有煤。在2001年至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间,吕梁依靠优质煤炭出现井喷式发展,GDP维持着两位数增速,多年保持省内第一,创造了“吕梁速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煤炭曾给吕梁带来了繁荣,但如今,“一煤独大”的吕梁市,受困于煤炭行业低迷和煤炭价格下跌,已尝到兴衰“反转”的滋味,转型之路却尚艰难。

  煤价下跌打破吕梁GDP增长神话

  公开数据显示,吕梁国土总面积21095平方公里,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一半多有煤,其预测的煤炭储量为1538亿吨,平均每平方公里含1342万吨。此外,该市绝大部分含煤地层地质构造简单,埋藏较浅,适于大规模开发,有“挖一铲子就是钱”之说。

  2003年前后,吕梁境内用于炼焦、冶金的主焦煤,最高价上涨到每吨2000元,是普通动力煤价格的三四倍。

  吕梁的“起飞”也就此开始,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吕梁快速摘掉贫困的帽子,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一度位列山西省首位。当地很多人因煤发家,昔日的“七千万嫁女”就发生在吕梁。

  但随着煤炭市场下行,吕梁市GDP增速迅速回落,由2010年的21%降至2013年的9.5%。

  在今年2月初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吕梁市长董岩表示:“随着煤炭市场进入深冬季节,2014年吕梁GDP增速下滑到了-2%,财政收入-20.3亿元。我们自己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

  在吕梁,85%的工业和煤炭相关,工业比重在吕梁总产值中又占70%,完全是“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煤炭行业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但去年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煤炭也成了经济增长神话破灭的罪魁祸首。

  一位在山西做了多年煤炭生意的经销商表示,过去煤能卖到一千、八百,现在也就300、400一吨。用量特少,煤卖不动,煤矿现在减产,卖价几乎就是生产成本,不挣钱,甚至要赔钱。

  对于煤企来说,由于煤炭、焦炭价格大幅下滑,煤炭大量积压,银行贷款也对煤炭企业收紧,吕梁煤企深陷资金周转不畅的困境。现在吕梁有80%的煤炭企业都是高负债运行,有三分之二的煤炭企业其实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据报道,去年除了孝义、兴县、方山县和岚县,吕梁市其他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都为负数,煤炭行业占比过高是主因。目前,吕梁2014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尚未正式公布,媒体预计其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6%。

  经济观察报(微博)援引山西省一位长期关注该省经济发展的官员的观点称,吕梁GDP增速在2014年“断崖式”下跌,主因是其支柱行业多数“崩溃”,包括煤炭、焦炭、食品工业(以白酒为主)等。他透露,这三个行业的产值下降幅度都超过20%,个别接近30%。另外,钢铁行业相对好些,下降不足10%。而煤炭、焦炭、白酒和炼钢加起来的产值占吕梁市总产值的69%,“工业比重太大了,加上工业加速下行,GDP增速不下降才怪呢。”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以资源作为支柱产业是极不稳定的,如此“断崖式”的下跌就是教训。

  此外,吕梁在2014年投资不足也拉低了GDP增速。2014年吕梁市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82个,省内各地市最少,投资额增速最低,是三个增速为个位数的城市之一,而其他增速高者接近30%。

  吕梁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此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100亿元”。

  但现实的困难是,“没有钱,怎么投资?”吕梁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外来投资,基本都是来投资煤炭的,都盯着这点资源,煤炭市场不好,谁来投资?”

  外部的投资引入不进来,内部银行又抽紧信贷,资金短缺直接阻碍了吕梁经济增长。

  吕梁市长董岩在山西省两会期间表示,过去煤炭企业互相担保,依照惯例获得金融支持的比例很大。但联盛集团重组等金融危机事件之后,金融机构忽然抽紧信贷资金,让各个企业措手不及。不仅发展煤焦、钢铁产业资金匮乏,承担外销任务的企业订单也难以交付,出现了违约现象。资金短缺甚至影响到第一产业的发展,农产业深加工受到影响,菌类、核桃等农副产业虽然市场紧俏,但也因资金缺位难以发展壮大。

  “一煤独大”难以持久 转型艰难

  2014年资源型城市哀鸿遍野,吕梁的经济反转并不是个案。

  在市场需求不旺、产能建设超前、进口规模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资源型城市都在努力寻找变革的出路。

  吕梁市政府方面也想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推动煤炭企业转型,但目前并没有多大成效。

  以吕梁市政府在汾阳投资兴建的杏花村酒业园区为例,这是被省市县三级政府推举为煤炭转型的“示范工程”、“标杆工程”,吕梁市政府将其视作“一号工程”。

  2010年,在吕梁市政府“引导”下,当地30余名煤老板联手投资50亿元,组建了山西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汾酒业”)。按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在成立中汾酒业的同时,还计划在吕梁管辖区内的“酒都”汾阳市,投资139亿元,倾力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建设,年产白酒10万吨,是山西汾酒集团的3倍。

  但由于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反腐高压,白酒行业由盛转衰,加上一些参与投资酒业园区建设的煤老板因反腐“出事”,该园区目前还处于搁浅状态。

  煤炭在吕梁产业结构中占比很大,而产业结构一旦形成,转型便困难重重。以吕梁来说,2014年投资增速在山西垫底,足以说明,除了资源,吕梁没有比较好的投资项目。专家称,转型首先要靠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来带动,吕梁要彻底展开思路,“老本儿新吃”。

  不仅仅是吕梁,对煤炭的依赖也影响了山西省整体的经济增长。2014年,煤炭大省山西GDP增速仅为4.9%,距预期的9%差近一半,居于全国各省(市)末位。

  在2013年、2014年先后出台了“煤炭20条”、“煤炭17条”,并在全国率先清理涉煤收费、全面展开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后,山西省在今年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并喊出了要“煤炭革命”,使煤炭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表示,山西等资源大省,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等能源及原材料产品市场供过于求且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这些地方需要让GDP增速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和余地。

  据悉,山西已将2015年GDP增速目标下调到6%左右。(腾讯财经综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惊悚!蕾哈娜横躺白鲨口中妩媚秀身段 52岁“杰克船长”与28岁双性恋女友完婚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2014中国影响力

      详细>>

      “一带一路”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