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国不必担心通货紧缩 央行干预将起效
【延伸阅读】英报:亚洲须预防通货紧缩蔓延 或引发新危机
参考消息网11月14日报道 外媒称,通货紧缩正在东亚所有大经济体中成为一种常态。其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几乎超过了几个月前所有人的预测,而且很可能马上通过货币战蔓延至欧洲。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13日以《东亚蔓延的通缩可能引发新危机》为题报道称,中国、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台湾地区的出厂价格都在下降。在中国,约82%的商品降低了价格,其中包括机械、电信、电子设备以及小商品。在泰国这一数字是90%,新加坡是97%。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切坦·阿希亚说,通货紧缩在亚洲大部分地区“被确立”。这使得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时期允许负债比率达到创纪录高度的经济体面临“债务动态迅速恶化”的风险。除日本外,整个地区的债务水平6年内从占GDP的147%跃升至207%。
这些经济体面临的是一场徒劳的苦役。它们试图去杠杆化,但因通胀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名义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减速总是先其一步。阿希亚说:“尽管作出了努力,债务占GDP的比率仍在上升。这正是意大利、法国、荷兰及大多数欧元区国家正经历的。”
野村证券的数据表明,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新兴亚洲的综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9月开始下降。此后,日本央行通过压低日元进一步推动整个地区走向通缩,布伦特原油价格最近也一路下行。
日本央行经济学家牧方直久(音)和岩破汤藤(音)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压低人民币币值的政策——为获得出口份额而实施货币操纵的礼貌说法——是日本在两个“失落的十年”陷入通缩危机的主要原因。
现在,形势发生了大逆转。中国自己现在离陷入通缩也仅有一步之遥了。中国由于疲于应对生产力过剩——从钢铁、水泥、玻璃、化学品和造船到太阳能板的一切商品——的问题,从而使得工业PPI同比下降的持续时间增加到32个月。中国10月工业PPI同比下降2.2%。
过度投资的绝对规模极大。去年中国在新工厂和固定资本方面的投入为5万亿美元,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总和。
消费者价格指数开始跟着出厂价格指数走。中国10月的整体通货膨胀率降至1.6%,远远低于央行3.5%的目标。核心通胀率降至1.4%。
亚洲尚未陷入全面的货币战,但当邻近经济体往它们的门前倾倒有毒的通缩垃圾时,没有哪个经济体会袖手旁观。韩国扬言也要压低韩元,以与日元保持一致。台湾“央行”一直在实施干预。
亚洲的小规模货币战在这一不满和地区争端日益加剧的地区已然发生,而且没有北约式的安全机制来抑制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0月15日,安徽合肥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将洋葱整理装袋。 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2014-11-14 13:33:54)
- “外地人”在新加坡同样遭遇子女上学难
- 美国数千人参加三名被枪杀穆斯林学生葬礼(图)
- 越南籍日企工人工资仅为中国工人二分之一
- 日本积极研发高准度癌症检查设备 检查成本每次仅5元
- 日本发现失联自卫队直升机 机上3人已死亡
- “外地人”在新加坡同样遭遇子女上学难
- 美国数千人参加三名被枪杀穆斯林学生葬礼(图)
- 越南籍日企工人工资仅为中国工人二分之一
- 日本积极研发高准度癌症检查设备 检查成本每次仅5元
- 日本发现失联自卫队直升机 机上3人已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