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夹缝“苦”求生
冷战前,受前苏联控制;冷战后,选择加入欧盟和北约,纷纷投入西方的怀抱。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中东欧夹缝求生的命运,无论政治还是经济。
外部动荡拖累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了中东欧许多国家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理由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以及邻国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多,这恐将削弱中东欧国家未来几年的经济回升势头。“中东欧国家做不了自己经济的主,外部影响因素太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直言指出。
姚铃分析说,目前欧元区经济复苏之路依然坎坷,通货紧缩风险没有排除,至少在2014年很难给予中东欧国家有效支撑。同时,由于重债国国家状况好转,还有可能导致原本计划投资中东欧国家的资本转移至重债国。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更深担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部副部长侯赛因认为,仅是外资转移风险还可控,因为历史原因,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及乌克兰共享外商投资资源,一旦乌克兰局势出现变数,这些国家极有可能受到金融风险蔓延的冲击。
退一步讲,即便不是因为乌克兰危机,如果美国按预计从明年开始加息,那么外国投资者将从中东欧地区撤资。对于该地区多数国家来说,这一点尤为令人担忧,因为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相比,这些国家在融资方面更为依赖外资银行和外国投资者。
另外,俄罗斯也是决定中东欧国家经济走向的重要力量。姚铃表示,中东欧地区许多国家严重依赖于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来满足本国能源需求,如果能源供应中断或减少,肯定会给这些国家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或成“第三股力量”
和中东欧看似暗淡的经济前景相比,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显得“风生水起”。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9%;相互投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近5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家电、物流商贸、新能源、研发、金融、农业等领域。中东欧16国在华投资超过11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化工、乳制品等。双方投资合作显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姚铃指出,随着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概念,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或将迎来一个高潮,中国或许可以成为继欧盟、俄罗斯后,影响中东欧经济走势的“第三股力量”。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高铁等领域,以及中东欧向西发展的平台地位,都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可以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中国巨大的市场则具有极强的吸引力。PPF集团是中欧和东欧最大的投资及金融集团之一,旗下的捷信亚洲集团早在2007年就在中国开始了消费金融业务,并在2010年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了国内唯一一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
捷信亚洲集团总裁帕维尔·纳莱克直言指出,消费金融在拉动个人消费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依靠消费金融拉动内需也是中国今后政策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各项措施以更好地平衡出口和国内市场。目前,俄罗斯的家电市场有40%是通过消费金融的方式销售的。在西方成熟经济体,如经合组织(OECD)中,消费信贷(不包括房贷)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15%~20%,而中国还不足6%。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据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介绍,作为经贸领域的主管部门,商务部也将利用一切平台和工具,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专门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促进研讨会和投资推荐会;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将与中东欧国家的投资促进机构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促进联系机制;同时商务部将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组织促进团到中东欧国家考察合作建设经济技术园区的可能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