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
据福布斯中文网近日报道,上一个十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的星球取得了两大突破。首先,地球人口越过70亿大关,历史上第一次,全球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预计2025年前,该比例将上升至60%。在这段时间里,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80%。城市化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一些城市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布鲁塞尔、首尔、波哥大等等,它们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它们所在的国家,这些城市贡献了该国40%以上的GDP。有趣的是,英国也颇为努力地专注于城市化的大趋势,将城市作为增长的中心,并设立了一个新的部长职位,称为“城市部长”。这位部长的职责是释放城市的经济潜力,从而给予其更多的权力和自由以发展经济。
随着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将城市建设得不仅环保而且高效成为了一项更加重要的任务。因此,一些生态友好型城市的早期范例正在涌现。有一些城市专注于能帮助其高效运转的几个特定方面,比如交通、能源和垃圾管理。例如,为了对能源进行智能管理,智能电网正得到大力推进。通用电气等大型能源公司正在为亚特兰大等城市建设并运行智能电网,通过一个云平台每月收取费用。
虽然智能能源是根本,但它并不是智能城市的唯一方面。对于什么是智能城市,我在Frost & Sullivan公司的团队发表了更为贴切的看法,他们仔细研究了目前全球开展的众多智能城市项目和方案,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的相似之处。我们确认了定义智能城市的八个关键方面:智能治理、智能能源、智能建筑、智能移动、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科技、智能医疗和智能市民。
我们花了些功夫缩小定义范围(因为没有此类定义存在),最终,我们将智能城市定义为至少满足上文列出的八大“智能”指标中的五项的那些城市。而只实施了其中两三项的城市,我们定义为生态友好型城市,比如法国的尼斯。倒是有几个智能城市的项目,比如马斯达尔城,但以我们的定义看,这些城市太小了,无法真正将其称为城市。2025年,预计全球将有26座智能城市满足我们上文提到的八项指标中的五项。这些城市中约有50%位于北美和欧洲。
在这26座智能城市中,阿姆斯特丹在实施上述大多数智能和信息系统方面走在前列,项目涉及能源、移动、治理等方面。但阿姆斯特丹最有趣的方面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正式的渠道和机制,藉此可以推进此类项目,为其提供资金并帮助实施。阿姆斯特丹的城市项目采用公私各占一半的模式,由欧盟、市政府和私人参与者共同出资。
研究机构Frost & Sullivan估计,全球能源、交通、医疗、建筑、基础设施和治理领域的智能城市市场潜力加在一起能达到1.5万亿美元。如果将之与2014年各国的GDP作比较,它超过了西班牙的GDP,是全球第12高GDP。然而,虽然潜力巨大,但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视,包括寻找资金和发展正确的业务模式,因为西方国家中有许多城市没有资金开展某些庞大的项目。因此,将会使用四个主要模式,通过这些模式,各公司可与市政当局和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以进入这一市场。这四个模式是:建设—拥有—经营(BOO)模式、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建设—经营—管理(BOM)模式和开放业务(OBM)模式。
这些模式中,由于开放业务模式所提供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我们预计此类平台将促成最多的创新活动。在这个领域,城市规划者允许任何符合条件的公司或企业组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并提供城市服务。然而,城市规划者会制订一些监管条例。
在竞争和联合方面,这一市场的情况也颇为有趣。智能城市市场的参与者在此类项目中,将承担下述四个职责中的一项或多项——集成商(端到端服务提供商)、网络运营商(M2M及网络提供商)、产品制造商(硬件和资产提供商)以及管理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负责智能解决方案/服务的管理/运营)。
智能城市的大趋势注定会推动未来10年里的城市发展,并将提升对响应、存储、多能源网络、智能设备和新业务模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