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滚动

埃博拉危机中国富豪捐款少 外媒:中国慈善不成熟

  

  

埃博拉危机中国富豪捐款少 外媒:中国慈善不成熟

  

  10月18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人们正在搬运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路透社

  

埃博拉危机中国富豪捐款少 外媒:中国慈善不成熟

  

  防疫专家在运走一位埃博拉患者的遗体后,进行自我消毒。 路透社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桂涛 发自北京

  “走出非洲”的埃博拉正让全世界自危。

  10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埃博拉疫情紧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公报,表示当前西非疫情仍然严峻,此外其他国家也需要采取措施防范出现新增病例。这份公报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都表明,埃博拉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强调全球防控的新阶段。

  在饥荒、干旱、坠机、战乱、政变之后,埃博拉成了这片大陆最新的一张名片,遥远的非洲又一次以一种令人尴尬的方式和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

  疫情暴露非洲发展深层问题

  纵观人类灾难史,每一次病毒肆虐,都是一次揭示与还原,让人们认识自身的发展问题。而劫难过后,正视问题、努力求变,又总让人类获得启示和意料之外的进步。

  埃博拉疫情也概莫能外。

  事实上,早在30多年前,埃博拉病毒就已危害非洲。但直到今日,大多数人才第一次听说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在导致近5000人死亡、重创西非经济之外,埃博拉之殇给世界提出一连串深刻的问题:非洲离真正“崛起”还有多远?外界是否如自己所说那般在乎非洲?非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援助?……

  埃博拉暴露的,首先仍是非洲的发展问题。

  命运多舛的非洲寄托着全世界的同情与希望。无数国家、机构和人民把金钱、心血与情感投注到这片广袤大地上,加上非洲人不懈的自我奋斗,非洲从“绝望的大陆”成长为“希望的大陆”。

  近十年来,在提升与沉沦两种力量的博弈中,非洲大地不断涌现出“潜力”、“机遇”、“魅力”等关键词。学界热议“非洲崛起”,商界探寻“非洲机会”,游客谈论“非洲探险”。

  不可否认,地区形势相对稳定、政府治理能力得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在外界的援助下有了一定改善,这都为非洲带来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契机。

  然而,埃博拉来袭,将“崛起”光环下的问题和盘托出。

  此轮疫情是近40年来规模最大、最严重、最复杂的一次,非洲感染死亡人数超过此前埃博拉20余次暴发致死人数之和。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空前危机”,是“现代社会中发生的最严重紧急的卫生事件”。无国界医生此前已多次警告:疫情已经失控。

  在这场非传统安全危机的“抗压测试”中,非洲交出的答卷让所有关注与关心这片大陆的人感到心忧。

  最新数据显示,除了已经报告疫情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马里、尼日利亚与塞内加尔外,包括科特迪瓦在内的15个非洲国家都有受病疫波及的高风险。

  贫穷、教育水平低阻碍疫情防控

  目前受埃博拉影响最严重的三个西非国家——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均曾受内战或频发的政变拖累,都在世界上最贫困、识字率最低的国家之列,医疗基础设施缺乏,卫生系统异常脆弱,流行病监控网络极不完善。

  世界银行资料显示,以上三国在2012年的人均医疗健康支出分别为65美元、32美元和96美元,与大多数其他西非国家一样,位居世界最低。中国同期的此项数据为322美元,美国则接近9000美元。

  因为知识水平低、交通不便,卫生信息的传播也变得极其困难。在一些西非国家,人们不得不因地制宜,编制了说唱歌曲、手机铃声,来传播防控埃博拉病毒的知识。

  一首名为《埃博拉真来了》的利比里亚歌曲就直白地让人哭笑不得。它唱道:“埃博拉是真的/是时候保护你自己啦/……/当你的猴子想要和你玩/可别和它玩/……埃博拉不通过水和空气传播/它只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动物的血液、口水、粪便、尿液、汗液、精液传播/……”

  一些当事国政府应对迟缓、过于依赖国际援助也为人所诟病。有随国际救援组织在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埃博拉让政府官僚的腐败和效率低下显露无遗。

  在西非农村地区,一些与科学防疫相抵触的传统习俗与偏见也对埃博拉的迅速传播推波助澜。部分地区居民有拥抱、亲吻、触摸亲友遗体的风俗,许多疫区居民至今不相信埃博拉病毒真实存在,对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缺乏信任。

  今年是非洲联盟(前身为非洲统一组织)成立51周年,该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追寻整个非洲大陆联合自强的“非洲梦”。然而,当西非、东非诸国为了拒埃博拉于国门之外而无奈关闭边境或是取消前往疫区的航班时,非洲看起来仍然是54个各自为战的国家。

  在日益走上发展快车道的同时,非洲的脆弱不言而喻:从应急响应机制缺乏到人才流失严重,从互联互通能力不足到对原宗主国的过分依赖,人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非洲发展的“玫瑰色图景”中的一道道伤疤隐隐作痛。

  不过,与三十多年前中部非洲热带雨林里暴发埃博拉时相比,非洲的历史性进步也显而易见,不可否认。

  令人欣慰的消息不断传来:上周,非盟承诺调动成员国中超过1000名医护工作者,前往急需医疗帮助的西非三国开展预防救治工作;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成功地控制了埃博拉病毒在境内的传播,已连续42天(埃博拉病毒潜伏期的两倍时间)没有发现新病例。其秘诀是迅速坚决的患者隔离和监控排查,应急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同期“脱埃”的还有塞内加尔。

  西方国家应援非洲不给力

  埃博拉并非新病,但当它在扎伊尔的埃博拉河附近首次暴发38年后,现代医学却对这种病毒的病源、预防等知之甚少,至今还没有对人类有效的疫苗。可以说,过去几十年间,医学发展、社会进步,但对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者,治疗方法并没有多少改善。

  在众多原因中,恐怕“埃博拉此前从未走出非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文明世界”对埃博拉或多或少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医学界也并未像研发艾滋病疫苗一样存在迫切压力。此外,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销售预期却仅局限在购买力匮乏的非洲,商业价值的缺乏让投资者完全提不起兴趣。

  而国际组织在此次应急中的迟缓表现也遭到诟病。世界卫生组织直到8月才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况——这距离第一起跨国传播已经过去五个月。

  美国乔治敦大学卫生法学教授劳伦斯·高斯汀就在媒体上批评此次埃博拉之战中国际响应的缺席。他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文章称:“如果这次暴发变成如此规模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人力资源的不足和卫生系统的脆弱,那么解决方案应该是弥补这些内在的结构性缺陷。”

  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外界与非洲的关系究竟如何?一些西方国家真如它们宣传的那般在乎非洲吗?

  随着交通方式的显著改善与人员流动的大幅增多,非洲早已不再是世界之外的孤岛。在今天的“地球村”时代,非洲面临的任何挑战,都有可能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欧美国家已相继出现确诊病例。而就在今年7月,当美国派出专机前往利比里亚,将两名在同一家治疗埃博拉患者的医疗机构感染上病毒的美籍医生接回国治疗时,一些美国民众还提出抗议。有人担心,两人归国会导致埃博拉病毒在美国的蔓延,还有人则一如既往地抱怨,非洲只会给这个世界添麻烦。

  他们本该懂得:在这场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的危机面前,真正的安全只能是同舟共济。

  中国援助模式为外界称道

  埃博拉肆虐,带给西方的另一个思考是:非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援助?

  殖民历史上,治疗疟疾、霍乱、嗜睡症等非洲常见疾病的医药长期是“欧洲对非洲支配权和内在优越性”的一种有力显示,能够得到医药治疗成为一件显示着被奖励和被保护的事。在非洲的记忆里:“医药就是欧洲的力量。”

  此次埃博拉危机中,非洲的第一反应是向曾经的欧洲宗主国求援,而“历史责任感”和自身的利益诉求也推动欧美国家介入。

  与美国有特殊历史渊源的利比里亚请求美国给予必要援助,美军则承诺向利比里亚派遣700名士兵帮助当地卫生部门抗击疫情;英法领导人也已达成一致,将按照“殖民地”原则划分援助任务,法国将重点援助前殖民地几内亚,英国则将“主攻”前殖民地塞拉利昂。

  与欧美国家的援助相比,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对非洲的援助让外界印象深刻。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先后提供四轮援助,力度空前,援助内容更加丰富,援助重点从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转向防病治病和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旨在标本兼治,既救眼前急,又致力于提高非洲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建立管控疫情的公共卫生长效机制。

  10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透露,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联利特派团)的中国维和人员将在当地协助建设一个埃博拉隔离和控制中心。

  中国一直强调,在充分尊重受援国意愿前提下,同美国、法国、英国等有关国家在疫情分析、人员培训、检测治疗、信息共享等领域开展开放性的合作。

  “非洲更需要的是培养自我供血的能力。”一位在非外交官这样告诉记者。

  (2014-11-05 09:06:08)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英伦玫瑰凯拉·奈特莉登《The Edit》封面小露香肩 《武则天》曝剧照 范冰冰性感李治廷英气挺拔
探索神秘海洋 也可以从珠宝开始 她们都这样瘦的 7位明星终极减肥招大公开

新闻热搜榜

      2014年APEC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