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导读:宗教、环保、社情甚至战争,中国商业力量在缅甸的“淘金”遭遇了重重考验。缅甸是中国对东盟投资最大的国家,在“一带一路”构想、向西开发的国际投资大局中,中资企业在缅甸的经历和教训,或能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向外出发的借鉴和启示。

  腾讯财经 炫风 发自缅甸曼德勒 | 编辑:刘中盛

  点击查看组图:缅甸街头的中国商业印记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015,1月,缅甸联邦共和国中北部的又一个旱季。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周边郊野,休耕的稻田堆积着秸秆,白色的耕牛翻梨着土地。曼德勒城内扬尘弥漫 ,妇女脸上涂抹着黄香楝粉,头顶着器物,穿梭在纵横的小街。

  传统、平静的景象背后,来自中国的商业力量,正在这个国度小心翼翼的磨合、交错——在曼德勒郊外,中缅油气管道在地下蜿蜒向北,今年1月开始油气合输;在曼德勒城里,中国智能手机的品牌户外广告代替了过去的家电品牌,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军;缅甸的媒体上,关于“德佑(缅人对中国人的称谓)”企业的报道众多,良莠不齐,态度不一。

  中国淘金者们在缅甸绝非一帆风顺。最近,在缅甸北部,中国大批伐木工人就在缅甸国内交错的政治背景下,被“非法伐木”的名义扣留、驱赶。国字号企业的投资也是频遭挫折,譬如莱比塘铜矿至今仍饱受指责和冲击,像密宗水库这样的大型水电项目更因为环境争议而被叫停。

  据统计,中国10年来对外投资约为8千亿美元,缅甸则是中国对东盟投资最大的国家,涵盖电力、矿业、石油、农垦、交通等领域。在中国“一带一路”构想,向西开发的国际投资大局中,中资企业在缅甸的经历和教训,或能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向外出发的借鉴和启示。

  如同中国进出口银行一位高管直言:“中资企业走出去,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为数甚多的风险单,每一项风险都不能忽视。”

  以我为主,有钱任性

  张雨龙是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曾在缅甸北部边境,靠近中国西双版纳的地区进行调研。他对腾讯财经《棱镜》说,缅北的缅人如是形容:“中国人是母,缅甸人是公。钱总是会从公的流到母的那里去。”

  这显示了缅甸人,乃至东南亚人对中国人、华人的总体看法:头脑精明,擅长生意,但这未必是褒义。

  多位在缅北进行商业活动,或者人类学研究的人士都对《棱镜》表示,由于缅北地区在地理上接近中国,语言互通度高,于是,中国商人们与缅甸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接触的机会不少,也不回避商业关系——“譬如伐木,尽管缅甸联邦政府不允许,但中国商人可以跟民地武地方签合约。”

  目前,按照缅甸联邦政府规定,伐木系非法行为,但是,由于缅北很多自治区属于民地武的势力法内,缅甸政府往往鞭长莫及,这也制造了中缅两边的一些灰色贸易,后者往往会招致缅甸国内的非议,而这些非议是中国商人、中资机构在缅负面印象的一部分。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注:曼德勒西南面的玉石市场,也是缅甸最大的玉石集散市场之一,很多店铺里都挂上了中文的买卖纪律告示,以防止中国商人与缅甸当地商铺发生矛盾。

  《棱镜》了解到,在曼德勒,流传着多个中国玉石商人的故事,大多数都包含中国商人违背信诺,或者串通扰价等情节,一些争执还引起了冲突。有当地侨领对《棱镜》描述,玉石市场曾发生过中国商人对缅甸人动手,引来缅甸人群体围堵,围唱缅甸国歌的恶性事件。

  曼德勒孔子课堂中方主任何林向《棱镜》形容,中国人在曼德勒的形象正在被这样描绘:有钱、没文化、粗暴,这种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近年接踵而入的中国商人所累积。

  有缅籍华商则具体描述,在贸易圈子里,中国人通常“开价又直又暴,讲话声量大,通常背一个包,抽芙蓉王、中华或者中南海。”在商贸合作中,中国人的饮酒文化、拼酒文化也让信奉五戒的缅甸人感到不适应。

  对于在中资机构的基层缅甸籍员工来说,与管理层的磨合也未必容易。多位知情人士证实,在中资企业在缅项目中曾发生过劳管冲突。“对中方管理者来说,他的工作是成绩、政绩、进展、计划,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研究缅甸人的宗教信仰和实际需求。”李祖清说。

  已被搁置的,中资密松水电站项目的规划,是这种中资机构走出去“以我为主”的典型。一名熟知该项目的人士表示,该项目落在缅甸的伊洛瓦底江,批文却使用了诸如“确保移民同志得到有效安置”这样的,基本上沿袭了中国水电站批文的措辞——“基本上是没有换位,把别的国家视同自己的国家去(落地)做项目。”

  “以我为主”还会触及到另一道敏感线,缅甸人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缅甸的网站上,不时会登载中国人穿鞋进入寺庙的图片和新闻。曼德勒福清孔子学堂校长李祖清说,缅甸是一个佛教国家,但中国人在缅甸普遍见佛不拜,还有穿鞋入庙等有违宗教礼仪的行为,甚而对缅甸佛塔建设表示不解。

  在曼德勒省工作的一位中国央企人士回忆说,他对缅甸的认识确实经历了一段过程。“我们施工,看到有些人直接把征地补偿捐给了寺庙;还有大小官员都对和尚跪着拜。这些开始时都难以理解。”于是,一些中资机构管理人员刚到缅甸时,连如何进庙都不甚了了。

  不过,一些在缅中国商人、中资机构,同样也在抱怨缅甸的商业环境不确定性因素高,这使他们在缅的投资和生意都有投机而非投资的倾向。另外,很多国际媒体都对缅甸的法规安全度、政策稳定性和监管规范性都提出过批评。

  急进后遗症

  宗教信仰的话题,为中资莱比塘铜矿制造了重重困扰。缅甸有着玉石、红宝石、铜、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莱比塘铜矿距离曼德勒120公立,是中资在缅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由万宝矿产投资。该矿在过去数年经历了停工和复工的各种反复,直至最近,当地仍有发生缅人冲击项目的事件发生。

  这些事件发端于从2012年,莱比塘铜矿先在环保问题上遭遇当地的质疑,后又因为矿区发展需要迁移一座宗教建筑,再度陷入被媒体和部分民众反对的境地,并触发了个别群体恶性事件。在此期间,万宝公司聘请国际公司进行环保评估,又对当地一再提出各种补偿、帮扶计划,力图冲破难关。

  万宝公司没有回应《棱镜》的采访需求。“这个项目最敏感,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项目进行时搬迁了一个寺庙佛塔。”在曼德勒,熟知该项目的一名缅籍人士对《棱镜》说,去年佛塔搬迁完成以后,曾有当地高僧出面为佛塔的搬迁进行解析,但当地至今仍有大约3成的居民不愿意接受铜矿扩展的方案。

  曼德勒孔子课堂中方主任,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何林副教授已经在曼德勒工作两年。他认为,莱比塘铜矿项目走过的曲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资企业在缅投资的路径惯性。“中方总是觉得跟政府谈好了,剩下的就是政府的责任,不主动去面对社区村民,”何林说,“村民未必与政府作对,但在外来NGO等组织的支持下,可以把矛头指向中资公司。”

  一位不愿具名的,曾为中国央企在缅项目工作,现在为新加坡在缅基础建设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负责人则对《棱镜》分析,近年来,缅甸政府威权已经相对减弱。“但是,中国人总是惯性的认为,把政府搞定就行了,他们以为下面的人都会无条件服从。”

  这位人士说,在缅甸经营的外资公司,现在难以避免NGO组织,尤其国际性NGO的介入,个别NGO还会得到政府的帮助,到企业进行环保、劳工等主题的调研。

  前述在曼德勒省工作的中国央企人士承认,难以用国内建设的推进模式直接嵌入到国外环境。他以征地速度为例。“在中国,与政府打好交道,一边开工一边征地,项目进展一般很快。到了缅甸,征地手续特别麻烦,补偿必须先落到村民手上才能开工。于是,国内一两个月就推进完毕的项目,在这边可能要用上几年。”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注:曼德勒的一个商铺内,缅文的对账单上的人民币和缅币。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中国产品是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龙是一名缅籍华人,曾经在中资通讯基建项目里负责基层协调的工作。他对《棱镜》说,中方管理者十分在意工程速度,在公司国内上级部门来访时更是如此,有时甚至会引起缅甸籍工人的不满。相应的,一些在缅中资人士则解释,因为缅甸投资环境并不稳定,加快速度是为了降低项目的风险。

  受访的在缅华商、中资人士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从2012年开始,缅甸的NGO组织,某些党派人士与媒体开始对中资项目紧盯不放,甚至在一段时期内,对中国人、中国投资项目的冷嘲热讽成为媒体的时髦,其中不乏牵强附会和刻意抹黑之举。

  有评论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当复杂,固然有中资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涉及缅甸复杂的政局斗争,另外,一些项目与缅甸过去的军事政权拉上了关系,也使其形象变得尴尬。众多因素之下,中资项目在缅甸越发变得封闭、谨慎,恐防被抓住尾巴,有的更申明内部纪律,禁止中方员工单独出外。

  心通为上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指责都指向中资企业。在仰光的迪洛瓦地区,原本要由日本企业投入兴建一个大型的经济特区,但是迪洛瓦当地居民表示,日本国际合作机构仅与官方进行相关谈判,忽略了当地农民们的声音。缅甸克伦和平组织也在仰光召开记者会,警告日本“不要在缅甸东南部随意开发经济项目”。

  很多受访的中资人士认为,中缅石油管道目前是在缅甸受到责难相对较少的项目——尽管曾有媒体指该管道造成了污染问题,激化了缅甸政府军与民地武的冲突,以及质疑缅甸民众不能从中受益,但该项目已经顺利竣工,并开始运输天然气。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注:缅甸中北部的农村,一位家的田地下埋着中缅油气管道。管道建设时,项目建设方向他提供了土地征用的补偿。

  中缅石油管道被形容为中国西南能源输入的重要通道,自2010年开始建设,2013年7月开始输送天然气。全长约800公里,负责管道运营的是东南亚管道公司,由中、缅、印、韩四国六方公司合作投资,中石油在其中占股50.9%。有些资讯在缅甸尚未被人所熟知,譬如,管道天然气正在为缅甸的工厂提供能源,缅方公司和缅甸政府在油气过境业务中也在获取丰厚的利润。

  现在,在曼德勒的中资企业,有的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缅甸社情的落地培训。通过与中缅文化研究组织的合作,介绍缅甸社会结构、通俗禁忌、宗教民情等培训正在展开。在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从一年前开始,尊重宗教信仰习俗便成为了内部开会的主题。

  该公司一位张姓主管向《棱镜》表示,过去中方机构建设石油管道的时候,存在接触政府部门接触居多,与地方居民的主动接触较少的现象。这位主管介绍,为了促进社区关系,管道公司正持续不断的对沿线社区进行医疗和投资为主的社会援助。

  相对而言,远离环保、矿产、能源等敏感话题的中国的智能手机,目前在缅甸具有更好的口碑。负责华为手机曼德勒市场的负责人对《棱镜》表示,华为在缅甸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接近7成。

  不过这位人士也说,来自中国的走私手机,以及山寨机已经涌入缅甸,并蚕食着中国手机品牌的声誉。为此华为还与曼德勒当地警察部门合作,在媒体上登载真伪手机的辨别方法和严惩声明。最近,也有华商呼吁,要求当局严惩来往中缅之间的不法分子,以保护真正的守法商人。

  有些意识的转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有的中国人跟着我按礼节拜见和尚,结果和尚们立刻把他们当做兄弟姐妹般对待。” 曼德勒福清孔子学堂校长李祖清说,“实际上,(处理在缅企业落地社群关系)与其在利益分配上做文章,有时还不如请和尚来念下经。”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何明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关于一带一路的“五通”战略中的“心通”列为当前中资在缅甸,乃至向其它周边国家顺利进发的关键。他以欧盟在老挝农村投入的马桶改造项目为例——投入两三千,做点点滴滴的事情,实实在在的赢得社区的民心,但中国的机构们未必有这种跨国公共服务的意识。

  “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文化特征、社会结构,有钱就任性,过于急功近利地去追求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我们企业出去的大问题。”何明对《棱镜》总结说。 (腾讯财经冯军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企缅甸历险记:从“有钱任性”到“心通为上”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棱镜”关注《棱镜》公众帐号,带您“解密财经,透视真相”。栏目邮箱:lengjingtxcj#qq.com(请将#换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惊悚!蕾哈娜横躺白鲨口中妩媚秀身段 52岁“杰克船长”与28岁双性恋女友完婚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2014中国影响力

      详细>>

      “一带一路”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