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球场得意 经济能否不失意
在世界杯赛场上,阿根廷队目前的表现还不错。可在赛场外,阿根廷经济正面临通胀高企的压力。
按官方数据统计,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稳定在10%以上,但实际上官方的数据已经失去了意义:阿根廷用强硬手段迫使其国统计机构更改数字的事件已路人皆知。很多国外机构测算,阿根廷的通胀率已在30%以上。
但对于阿根廷来说,这似乎又不是那么“难以忍受”。因为阿根廷在1982年、1989年和2001年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阿根廷人应对高通胀似乎也有了经验。“谁叫我们有那么一个‘不靠谱’的政府呢。”已连任两届总统的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将于2015年卸任,很多阿根廷人已经将希望寄托在下一届政府身上。
阿根廷“做不到”
阿根廷经济部6月18日发布声明表示,阿根廷做不到6月30日偿还债务,因为美国联邦法院裁决阿根廷政府需向不参加债务重组的对冲基金支付13.3亿美元。
这要追溯到2001年底,彼时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政府宣布停止偿还总计约1000多亿美元的到期外债。在2005年和2010年,阿根廷政府曾分两次进行债务重组,这让在危机期间低价买入阿根廷主权债券的部分垃圾债券投机商“很受伤”,他们自2005年开始上诉美国纽约联邦法院,要求阿根廷偿还债务本息。
当然,对于目前正经历通胀高企的阿根廷来说,外债沉重无异于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比索的贬值令通胀高企加剧。2014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在2013年贬值32.6%的基础上,再贬值22.73%,中产阶层开始节衣缩食。4月10日起,阿根廷交通系统全国总罢工,要求涨薪。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姜荣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阿根廷经历的多次高通胀,其根本原因都是国内经济不景气,而政府开支居高不下,被迫开动印钞机的结果,这次也不例外。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张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总体而言,这次造成高通胀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财政支出与货币投放规模过大;低利率政策导致市场上本币流动性增强;限制进口措施使国内供求关系矛盾加剧;工资上涨幅度较大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此外,投资环境不好,汇率贬值也造成众多资本外逃。
张勇进一步解释说,近年来,阿根廷政府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不但没有提升国内工业体系的竞争力,反而加剧了供求矛盾,造成通胀高企。
姜荣春也指出,高通胀的原因有多种,选票经济体制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一体制下,阿根廷政府被迫将大量财政收入投入福利支出和工资增长,这部分增长超出了经济增长能力和实际的生产率水平,引起了部分通货膨胀。此外,政府在选举年大量增加对基础产品的补贴以抑制通胀,由于缺乏财政收入来源,这些补贴无力长期维持,一旦取消,被压抑的通货膨胀自然高企。
此外,姜荣春认为,阿根廷早期采取进口替代政策发展工业并不成功,农产品出口长期以初级产品为主,未能延长在国内的产业链,获取更高附加值,创汇能力提升有限。而这届阿根廷政府为应对通胀,对于农产品贸易进行过多干预和管制,比如征收出口税,禁止农业制成品如番茄酱的进口导致番茄的出口需求萎缩等等,上述贸易政策客观上削弱了农产品的出口能力,进一步恶化了国内经济。
自2005年以来,阿根廷政府打着“保护阿根廷人的餐桌”的旗号,对阿根廷的畜牧业和小麦等粮食产业的出口提高了出口税并设置了出口配额。这使得阿根廷从世界第4大小麦出口国滑落至第10位,全球第3大牛肉出口国滑落至2012年的第11位。
姜荣春指出,发育不良的民主制度、过高福利水平、强大的工会组织导致阿根廷劳动力市场严重僵化,企业用工成本过高,国内经济长期缺乏活力。
换届成曙光
外汇储备不断流失,比索持续贬值,罢工事件频出,改变生活习惯……为了缓解通胀高企,阿根廷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高基准利率,放松外汇管制,减少商业银行外汇资本总量等。但在张勇看来,这一切也仅仅是稍有缓解,“治标不治本”。
张勇指出,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固化是阿根廷不断发生高通胀的根本原因,即“重政府干预,轻市场调节”。
在张勇看来,直到2015年10月阿根廷大选前,阿根廷经济前景都会黯淡而充满风险,预期并不乐观。谈到阿根廷经济未来形势,他坦言,还要看大选后阿根廷政府的作为,目前,只能是“等”。
姜荣春也持上述观点。她说,政府“时日不多”,要彻底走出这一困境,只能寄望于下届政府下决心启动并实施一系列深层次改革。但在现有不成熟民主体制下,即使有远大抱负的领导人上台,制度惯性也使得改革难度相当大。只要阿根廷的国内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不改变,这种局面就很难根本改变。究竟如何,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