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海外并购主角从国企逐渐转为民企
【延伸阅读】
英报:中国民企首次“超过”国企成上市主角
2014-08-04 11:39:00
参考消息网8月4日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8月4日报道,投行从帮助中国民营企业上市赚得的费用收入,首次超过它们帮助中国国有企业上市的斩获。
瑞信(Credit Suisse)对Dealogic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今年各银行的股本融资费用收入中,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国有企业。相比之下,2013年全年的这一比例超过一半,2005年至2010年中国企业上市繁荣时期的这一比例平均达到三分之二。
这些数字包括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但尚不包括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即将在纽约进行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所带来的费用收入,这笔收入将使整个比例进一步向民营企业倾斜。
这一转变是一个迹象,表明国有部门有意扩大筹资途径。
“如今中国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之前,主要是完成IPO。现在,国有企业正在拓宽融资选择,而不仅仅是上市,”高盛(Goldman Sachs)日本以外亚太区融资集团联席主管庞建忠(Jonathan Penkin)表示。
在截至2011年的三年里,最初一波的国企上市热潮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地点。在那之后,投资者预期民营企业将渐渐成为上市的主角。这一趋势今年变得更为显著,原因是赴港上市的民营企业有很多来自投资者青睐的行业,比如高科技行业。
另一方面,自北京方面暗示计划改革国企以来,国有集团的上市兴趣也减弱了。上月,政府选定六家大型集团开展国企改革试点,以吸引私人投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国有石油集团中石化(Sinopec)正寻求吸引私人资金,以部分分拆其加油站业务(价值高达200亿美元),而不是将这块业务上市。
“我们将看到更多方式浮出水面——例如,私募、IPO前投资,以及私营部门战略投资者入股国企等活动逐渐增加,”瑞银(UBS)中国区股权资本市场主管李克非表示。
但是,这一重点转变可能加大银行在一个关键市场争取业务的难度。Dealogic的数据显示,平均而言,亚洲投行业从股本融资获得的营收达到五分之二,高于四分之一的全球平均水平。
“民营部门的业务意味着你的思维必须更灵活,更具企业家意识。胜出的银行将是那些首先发现这一趋势、并且已经聚焦于私有企业比较集中的行业(如高科技和消费)的银行,”瑞信亚太区投行业务主管维克拉姆·马尔霍特拉(Vikram Malhotra)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