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颜值消费”当道 暗含怎样的文化危机

文汇报张祯希 2015-08-05 07:37:35

  原标题: “颜值消费”当道,暗含怎样的文化危机(附照片)

  这似乎是个看脸的时代。

  如今的社会评价体系中,颜值俨然一个重要指标。而在演艺圈,美貌更可大行其道。

  日前,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保安王亚军写了一本书,名为《姿治通鉴--姿色鉴定学概论》。他在书中写道“姿色可以换取社会资源”,甚至企图以这本书创立一门新学科“姿色鉴定学”。王亚军出书谈颜值,令人咋舌的并非一位安保人员能在工作之余写书,而应反思--当颜值竟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主张,人人罔顾内心而对其趋之若鹜时,我们失落了怎样的追求?

  无独有偶,10天前,一则关于高颜值偶像的消息再度刷新了外界对明星人气的认知。一场微博访谈,这位明星以被提问半小时67万条、55分钟破百万条的成绩,改写了明星在网络访谈的纪录。“小鲜肉”反复定义人气,感慨之余,或许更该警惕--当颜值可以迅速变现,成为影视资本圈不可忽视的筹码,有哪些精神内核正被这样的文化价值观遗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认为:“外貌颜值横行霸道,精神颜值却被忽略很久,以至于视听感官上的刺激已冲淡乃至取代了艺术本应给人的精神美感与思想启迪。时下这种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态度扭转,看似粉丝经济的胜利,实则一场掩去内心的‘假面舞会’,已经暗含着某种文化危机。”

  文艺创作本应是个层次丰富的万花筒。偶像派、实力派、商业流、艺术流各成一体、间或交错。可如今,创作的格局被连片打通一概而论,容貌成为左右所有创作理念、创作信仰的唯一标杆,这是艺术的本末倒置

  “有时候我觉得很沮丧,对当下的年轻中国演员来说,可能表演本身已然不重要了。长得好看一点,拍一个古装神剧就出来了,然后突然就火得一塌糊涂,很多电影的大导演就去找他们来演自己的电影,目的竟然是为了利用粉丝效应去保障票房。大银幕没有以前那么挑剔了,选演员的时候,没人问你对电影有多热爱,没人问你拍过多少电影,也没人问你去过多少电影节,对电影有什么样的态度和理解。只要你粉丝多就行,你就是主角。仿佛在宣布,我们这个电影不靠剧本,不靠制作,就靠你了。这是让我觉得最现实、最可悲的一股现象。”这番话出自黄轩之口。论外貌,这位主演过电视剧《红高粱》、电影《推拿》,还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担任过亚洲新人奖评委的男演员,也算是高颜值一员。可即便他也把矛头指向“靠脸上位”的时代之风,美貌错了吗?

  “‘靠脸吃饭’本身不是错。作为艺术类院校,招生时自然会对外貌有相应的要求。”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荣广润坦言,“错的是,颜值被摆上一个空前的、无可取代的高度。”

  在荣广润看来,演员本就分演技派与偶像派,创作同样有强调内心与视觉的双重指标。长久以来,偶像明星固然拥趸无数,实力演员也总会被慧眼识珠的观众视为珍宝;走“视觉系”的表演容易吸引关注,走内心戏的剧情更能轻易俘获人心。上海的演员中,奚美娟是观众爱戴的德艺双馨,她从年轻到年长,从未以惊天动地的美貌霸占视线,但其润物细无声的表演照样能够渗透人心。“上戏出过两位国际电影节影帝,廖凡和王景春,两位也都与高颜值无关。”他说,脸蛋虽是进入艺术院校的一块敲门砖,但徒有其表绝不是学校育人的目标。同样,他们也不会刻意回避美,很多时候,明星是实力与外貌两者兼具的。

  放眼国外,明星们不靠外貌靠演技的案例更不胜枚举,甚至为免美貌成为观众关注演技的干扰因素,还有人不惜扮丑来迫使人关注内在。查理兹·塞隆的成功转型,就是所有好莱坞花瓶演员的榜样。他们相信,把美从脸上收敛起来放进内心,或是干脆扮丑折磨观众视觉,就是证明自身实力的极端方式。旁的不说,奥斯卡、金球奖等荣誉一向都显示出对“自毁容貌”、自我颠覆者的青睐,影迷、片商也不会因偶像颜值降低而有所怠慢。

  “反观国内,如今的创作格局被打通一概而论,容貌成为左右所有创作理念、创作信仰的唯一标杆,更成为主流观众是否买单的首要指标,如此将艺术本末倒置,才是真正的危机。”荣广润说。

  虽然尚无口碑上乘的代表作,但这不妨碍“小鲜肉”们将颜值变现。从今年起,此前在演技上并未得到充分展示的吴亦凡、鹿晗等人,就先后受邀以绝对主角或重要配角的身份出演大电影。除了已上映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重返20岁》以外,张艺谋的新片《长城》也将成为他们的刷脸之作。圈内甚至流传电影片方的最新赚钱法则--先锁定自带海量粉丝的高颜值偶像,随后排定导演、制片,再然后才是围绕该偶像量身定制一部剧本。这与过去先有导演与剧本大纲,后定演员的创作完全逆向而行,原因只有一个,唯粉丝是图,唯利是图。即便早几年就出道的李易峰,在靠《古剑奇谭》登上高颜值明星榜之后,也开始减少电视剧演出而转场大银幕。今明两年他参与的电影项目至少有《栀子花开》《怦然星动》《麻雀》《飞霜》这4部。能够忽而在电影圈里风生水起,原因也无非是颜!颜!颜!

  “我不认为这些‘小鲜肉’的演技就一定不好。”与荣广润一样,仲呈祥并不反感颜值本身,但他忧虑的是,“一味强调外貌而忽略精神上的颜值,不仅创作出现偏差,主流文化态度也被扭转,这才是真正令人焦心的。”

  文艺创作肩负一个民族文化鉴赏力、艺术修养的培育重任。一旦颜值把握话语权,所有的艺术姿态被容貌通盘取代,不要责怪观众的需求、欣赏力引导了文艺创作。而当悔悟,是谁抹去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那些理性的艺术图腾

  如果你觉得颜值当道是危言耸听,不妨看看如下事例:《武媚娘传奇》《少年四大名捕》《花千骨》《小时代》等等热播影视剧的相关网贴中,观众的留言铺天盖地都是“范爷美爆了”“小鲜肉来袭”;电影《何以笙箫默》带火的一段才子佳人校园恋情故事下,网友说“长得好看才叫青春,其他人的只能叫大学”“长得好看才叫表白,长得丑的则是耍流氓”。更宽泛的范围内,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以“颜值爆表”来作噱头的宣传举目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如今,颜值再不是镜花水月匆匆一度,而是摇身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甚至左右了价值观。

  著名香港导演吴思远尤其对这种现象忧心忡忡,“粉丝经济覆盖了一切,这甚至比曾经的香港演艺圈更为夸张。”偶像明星大行其道曾是香港演艺圈一大特质,可即便最笃信脸蛋的年代,香港也有刘青云这般不靠颜值的实力派影帝。“香港电影何以没落,很重要原因就是题材的狭窄,演员的重复。”吴思远说,上世纪90年代片方相信有粉丝电影就会大卖,无粉丝就会惨败,这种理念让创作人在短时间内疯狂地消耗偶像明星。以至于一窝蜂的热潮过后,观众热情减退,香港影市陷入困顿。如今比起来,内地的颜值风尚有过之无不及。

  关于高颜值“小鲜肉”是如何震惊主流媒体的,事实俯拾皆是。去年8月,鹿晗的微博单条评论数突破千万条,并因此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另一条微访谈纪录的制造者也是来自一群年轻偶像的集中生产地--电视剧《古剑奇谭》的主演班底。去年9月,号称“古剑五美”的李易峰、乔振宇、马天宇、陈伟霆和张智尧做客微访谈,一度吸引104万条提问。他们的网络人气也转化成更为直接的网络播放数据,《古剑奇谭》最终累积网络播放量超过88亿次。从那时起,人们便开始把这些凭借一两部知名作品或节目在网络积攒起爆棚人气,进而借此走进主流视野的年轻男性偶像,成为“小鲜肉”。与“小鲜肉”共生的还有他们背后强大的粉丝群。以鹿晗拿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微博为例,粉丝们为了集结起寓意为“一生一世”的祝福,竟然真的就将评论控制在了1314万条,其惊人的执行力,已经无法用一句简单的“脑残粉”来概括。

  正因为拥有如此强大的后援团,“小鲜肉”的粉丝影响力得以具化。他们会为了让偶像占据网络明星榜前位而每天“打卡”,在网络互动活动中刷新各种纪录,并有组织地出现在演唱会、新闻发布会乃至综艺节目的录制现场,一步步将自家偶像推到前台,并以人气为其实力“背书”。今年初,鹿晗出演的《重返20岁》还未上映,“鹿饭”已包下北京、上海等地共百场放映为其偶像推高票房。前不久电影《长城》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鹿晗与王俊凯两人的粉丝团还分别自掏腰包准备礼物,送给到场的媒体。他们以如此坚硬的粉丝文化壁垒,向外界主张他们的需求,也证明其偶像的商业价值。

  “不要责怪粉丝们有多脑残,更不要埋怨观众只有肤浅的表达,而是应该想想,我们的艺术创作能哺育给观众尤其是10多岁的青少年以怎样的艺术修养与文化鉴赏力。”荣广润与仲呈祥不约而同提到,当下影市创作一切向脸看齐,一切为收视率、票房妥协,这导致影视剧创作走上“题材千篇一律、演员只求美貌”的歧路。“如果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图腾,全被涂抹成俊男靓女、虚妄的青春,我们怎能指望他们成年后能拂去虚表,关注内在。又是如何指望他们带着一颗虚浮的心去回望数千年厚重的文化?”荣广润说,颜值当道,此乃文化危机所在。

  快评 谈谈读图时代的“刷脸经济学”

  本报记者 张祯希

  “小鲜肉”已成娱乐圈关键词。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小鲜肉”:“年龄在12岁到18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长相美丽的女生,也指长相清秀的男生。”如今,娱乐圈的小鲜肉标准则更加宽泛,从以人气组合出道的初中生,到以当红偶像剧起家的30多岁青年,都能被列入“小鲜肉”的行列。

  小鲜肉早就超出对年龄的指涉,其与“颜值”相伴而生,多少有些以貌取人,消费与物化个体的嫌疑。但谁也不可否认,小鲜肉俨然成为当下影视圈“吸金”利器。小鲜肉们没能遇上可以证明自己演技的作品,代言费却已逼近千万。根据艺恩ECCI中国艺人商业价值评估体系提供的数据,以陈晓、陈学冬、蒋劲夫等为代表的年轻偶像的的商业平均价值达到8.24,虽与一线明星范冰冰、赵薇、成龙等人有一定差距,但却足以打败不少“实力派”,轻松跻身年度艺人品牌资产前十。

  “小鲜肉”与“实力派”之间隔着一个互联网时代。小鲜肉并非只是从前“奶油小生”的别样称呼,互联网造就的“读图时代”与“粉丝经济”才是李易峰们的真正发迹原因。换句话来说,就像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古典的阅读方式一样,网络时代也改变了制造与培养明星的机制。

  年轻偶像变现的不再是演技与作品,而是粉丝与人气。仔细观察小鲜肉的发迹途径,不难发现,通过网络频繁“刷脸”,再顺势“逆袭”传统影视行业,已经成为标准路线。

  在话题至上的眼球经济时代,经营粉丝已经成为年轻偶像们事业的重中之重。一位长期从事娱乐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小鲜肉的粉丝很多,正是得益处于他们的“不贪心”:一出道就明确自己的定位,只专攻适合自己的粉丝细分市场。数据现实,小鲜肉的细分受众群已经出现,这类人群集中在29岁以下的女性,其中女性在校学生占据粉丝群体的66%。“年轻化、忠诚度高、消费力强”被称为“鲜肉粉”们的三大特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年轻偶像们已经成为校园、奇幻这类最受“学生党”喜爱的题材作品的“标配”。

  不过粉丝也是一把“双刃剑”。低龄化的狂热粉丝引发不少网络甚至是现实暴力。前不久,一段“粉丝吵架”视频将偶像组合TFBOYS与EXO推向舆论顶峰。视频中,TFBOYS的小学生女粉丝辱骂EXO“低贱”“下流”。由此引起EXO粉丝的回骂,双方粉丝在网上激烈争吵,用词不堪入耳。视频流出当天,以3300万的浏览量登顶网络热门话题榜。类似的暴力事件并非个例,因为喜爱的偶像不同,甚至有粉丝当场大打出手。

  狂热粉丝有时也伤害到了偶像本身,目前还在上学的TFBOYS,就曾遭遇过被疯狂粉丝围堵学校,甚至是追至家门的尴尬,为了保护孩子的私生活不受到打扰,公司特地为他们配备了保姆车接送,并且规定孩子们一律不能接受粉丝的礼物。

  相关链接 他们经营的是“人气”

  李易

  杨洋

  代表作品:《红楼梦》《少年四大名捕》(电视剧)、《左耳》(电影)、《盗墓笔记》(网络剧)

  星路历程:杨洋1991年出生,早在大学时期就因长相帅气备受关注。2008年因出演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中成年宝玉一角而崭露头角,正式进入娱乐圈。导演李少红评价他“略带古典味道的细长眼,情窦初开的年纪,正适合演贾宝玉。”2014年因出演电影《左耳》中“许弋”和网络剧《盗墓笔记》中“张起灵”而获得广泛关注。近期《盗墓笔记》的热播,使杨洋遭到“没有演技”、“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表情”的争议。杨洋和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李少红经纪合同的解约事件,也闹得沸沸扬扬。

  井柏然

  代表作品:《等风来》《失孤》《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捉妖记》(电影)、《相爱穿梭千年》(电视剧)

  星路历程:井柏然非“科班出身”。他发迹于选秀节目,2007年井柏然获《加油!好男儿》全国冠军进入娱乐圈,并签约华谊兄弟。2013年他接连主演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三城记》,今年井柏然主演的电影《捉妖记》创下华语电影首日最高票房、单片单日最高票房等多项纪录,也让他迅速蹿红。如今,井柏然已经在多部作品中出演过男主角。业界认为,井柏然谦谦君子的温润气质,颇受年轻观众的喜爱。然而有关井柏然的负面新闻也不少,近期井柏然点赞旧友博劈腿的相关微博,惹来不少“炒作”的质疑。

  鹿晗

  代表作品:《我们的明天》《甜蜜蜜》(歌曲)、《重返20岁》(电影)

  星路历程:2012年,鹿晗以12人男子偶像音乐组合EXO/EXO-M主唱、领舞身份在韩国出道。2014年的中韩合拍片《重返20岁》,是他的电影首秀。鹿晗也为该影片演唱主题曲《我们的明天》。今年他确认加盟张艺谋执导的好莱坞史诗巨制电影《长城》。近期,陶喆与鹿晗合作的冬奥会歌曲《请到长城来滑雪》,将他再次推上网络平台热搜榜。受到韩国艺人的严格培训模式,鹿晗在演唱、舞蹈、表演、形象质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但由于长相过于柔美,鹿晗只适合饰演一些年轻偶像角色,这对于其演艺发展无疑是一个局限。

  吴亦凡

  代表作品:《时间煮雨》《有一个地方》(歌曲)、《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电影)

  星路历程:2012年作为EXO组合成员在韩国出道。2014年吴亦凡回中国发展,担任徐静蕾执导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男主角,并于7月发行个人单曲《时间煮雨》。12月吴亦凡确定与冯小刚、张涵予等合作出演电影《老炮儿》。今年5月确认加盟郭敬明电影新作《爵迹》。吴亦凡是第一个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90后偶像。模特身形、英俊外貌以及磁性嗓音都是业界对吴亦凡偶像气质的认可。虽然接到不少大片的邀请,但他至今没能拿出一部证明演技的作品,被吐槽为“男花瓶”。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双胞胎宝宝激萌走红屡遭搭讪 辣妈写答题板机智回应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