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滚动

11月CPI创五年新低 低通胀支持货币政策宽松环境

  【延伸阅读】11月CPI创5年新低凸显通缩风险新一轮宽松可期

  国家统计局今日(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CPI同比增1.4%,创2009年11月以来最低;PPI同比增速-2.7%,已经连续33个月负增长。

  分析指出,原油等海外商品价格下跌和国内需求偏弱两因素共同压低通胀数据,中国物价下行的风险正走向前台,通缩已成为正式威胁。

  上述数据公布后,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来看,机构和专家都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的担忧,认为目前通缩预期抬头,降准、再次降息的压力仍大,新一轮宽松政策出台可期。

  CPI涨幅连续3月处于“1时代” 通缩隐忧浮现

  今年9月和10月CPI均上涨1.6%,而今日公布的11月CPI同比增速1.4%,仍停留在“1时代”。

  “这表明在经济增速运行放缓的背景下,供给关系不平衡,需求端对于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我国已现通缩隐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认为,从CPI和PPI未来走势看,我国已现通缩隐忧,需要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应对,包括进一步降息、启动降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度贬值加以应对。

  中金分析称,11月CPI同比增速低于预期,CPI季调后环比增速折年率为0%,从环比的角度看,CPI进入通缩区间仅一步之遥;PPI通缩压力大,PPI季调后环比增速折年率-6%,产能过剩、油价下跌是PPI通缩加剧的主要原因。

  申银万国也表示,中国面临的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通缩压力既有内忧亦有外患,所谓“内忧”是指内需不足,“外患”是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指出,“通胀数据明显低于我们和市场的预期。通缩压力还是比较大,PPI明显下滑反映了经济增长明显弱势的格局。”

  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师周浩指出,“(物价数据)总体很差,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所谓的去通胀化的状况。另外来看,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也相对处于一个更加恶化的情况,PPI掉得非常厉害。”

  向前看,中金认为12月CPI、PPI同比增速可能继续下行,通缩风险明显增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今年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全年CPI涨幅预测下调至2%左右,明年CPI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宏观研究团队的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CPI仅有2%。他们认为,与全球经济持续通缩一致,中国经济2014年以来的通缩压力也比较明显,而这种压力或许将持续到明年。

  通俗来说,通缩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通缩会抑制支出。物价下降使得人们减少支出而囤积资本,导致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而通缩常伴随经济衰退。其次,通缩导致债务人偿债负担加重。债务违约风险提升,容易引起信用危机,因而通缩不仅仅和经济停滞或衰退相关,还往往和金融危机相关。

  最近的30年中,中国曾在1998-2002年期间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通缩。当时国内房地产泡沫破灭,又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年初开始通胀水平进入负值区间,直到2000年4月才转正。期间央行持续降息,但并未能拉动投资,物价始终徘徊在负值区间,这是因为当时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企业的持续去杠杆,导致利率政策失效。

  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通胀环境类似于1998年,一是房地产拐点已现,二是企业部门负债率高企处于去杠杆阶段,三是制造业产能持续过剩。具体看,通胀水平持续低位运行,而PPI已连续两年半处于负值区间,工业品通缩加剧。

  海通证券预测,今年我国CPI增长2%,预测2015年CPI增1.5%,其中部分月份CPI或以0打头,通胀过低或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焦点,与之对应的是降息周期或才刚刚开始。

  新一轮宽松政策出台可期 抗通缩央行扛大旗

  伴随全球经济增速回落和油价持续下行,低通胀乃至通缩趋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低通胀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有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陷入通缩泥潭。对比主要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情况,可以发现中国的通胀水平处于最低位。

  为抗击全球范围内持续的通缩压力,全球央行都在维持低利率和充裕的全球流动性,借此使2016年经济增长回归正常的增长空间。

  11月21日晚,中国央行宣布执行不对称降息,标志着全球主要央行均进入宽松周期,也标志着全球扩张性货币政策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物价水平基本跟目前实体经济疲弱格局相一致,同时显示流动性并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央行需要通过降准来传导降息的效应。

  而就目前CPI保持的低位水平,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CPI持续走低为全面降准打开了空间。

  在姜超看来,降准已经迫在眉睫。降低融资成本仍是央行的首要任务,在金融加杠杆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旺盛资金需求难以下降,因而只能靠央行增加资金供给来解决。同时,当前银行超储资产结构失衡,未来亟需暂停各类创新工具,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商业银行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廉价超储资金。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今后或有2-3次降准的可能,每次会下调0.5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分析,当前实体经济通缩预期抬头,这将提升实际利率水平,进一步压制总需求,造成通缩预期的自我强化。因而逆周期的货币政策放松非常必要,降准、再次降息的压力仍大。

  中信宏观表示,预计未来“反通缩”的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2015年可能还需要降准两次,即1个百分点。

  申银万国认为,通缩将放大债务,对于整体经济尤其重资产型企业消费型企业不利,部分下游行业例如原材料加工企业和公用事业能够从中受益。次贷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都在于通货紧缩做斗争,目前看中国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货币政策再也不能够无为而治,预计将果断进行对冲。维持中国再次进入量化宽松周期的判断,预计未来12个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表示:“物价数据显示内需依然疲弱,通缩压力增加。国内通缩风险增加带来货币政策宽松的逻辑将一直成立,但考虑到低息环境下金融市场杠杆交易可能带来泡沫风险、前期降息后需要时间对政策效果进行观察,此外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对政策形成一定制约,我们预计年内降息、降准概率不大,但在2015年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存贷比调整到位、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仍有降息1次,降准2次以上的空间。”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特别提到了人民币弱势,他说:11月通胀数据全面低于预期,通胀数据反映出的经济弱势运行和需求不足没有显着改观,通缩风险有所上升,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刺激经济的力度,新一轮降息等宽松政策出台可期,但数据将加重市场看空人民币汇率的气氛。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近日的报告也表示,中国通缩的风险上升,而本轮通缩风险的根源是过去一段时期内需增长受到抑制和货币政策偏紧累积的作用,需要更多采用货币和其他总量性扩张措施主动治理。要遏制当前的通缩隐忧,货币政策加大放松力度才是根本。

  摩根士丹利则认为,2015年中国央行将会继续降低中国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而且会有两次的降息空间,每次25个基点。

  与2014年上半年摩根士丹利中国区经济学家乔虹判断的“财政先行、货币后续”的刺激政策不同,目前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宏观分析团队认为,鉴于财政收入放缓、地方土地出让金规模降低而且地方债务整顿都将掣肘财政刺激空间。

  也就是说2015年中国抗通缩,扛大旗的将是中国央行。(腾讯财经综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2014-12-10 16:12:04)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土耳其派坦克压境 叙利亚难民逃亡路遇阻 反战者白宫前“躺尸”抗议美空袭叙利亚 多人遭逮捕
詹妮弗·洛佩兹奢华写真 红唇妖艳电眼迷离 超大胆!56岁麦当娜炫彩大片与蛇共舞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一带一路”

      详细>>

      2014年APEC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