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措施正当合理有利竞争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宣布,对日本住友、精工等12家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企业价格垄断行为依法罚款12.354亿元人民币。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反垄断执法部门开出的最大罚单,彰显中国政府反垄断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反垄断措施组合拳,涉及行业广泛、涉案企业众多、处罚力度大,引人关注。在全球化日益广泛、跨国垄断日趋上升之时,中国政府采取空前有力的反垄断措施有理有据、正当及时,有利于创造公正合理的市场环境和促进公平有序竞争。
此轮反垄断组合拳砸向汽车、IT等垄断容易多发的行业,涉案企业大多有外资背景,包括微软、奔驰、宝马等世界知名大公司。对此,有少数外资企业担忧中国政府相关执法具有选择性,会令中国的商业环境趋于紧张。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首先,中国的反垄断政策和调查行动并非只针对外国企业。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在中国的反垄断法面前,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不存在“排外”或选择性执法的情况。当前的反垄断措施不仅适度合理,而且正当其时。
其次,此轮“中招”的跨国企业在行业垄断操纵市场方面均有据可查,属于明知故犯、屡罚屡犯。像高通、日本精工、微软等知名企业更是欧美反垄断当局打击的常客,均吃过海外反垄断机构巨额罚单。中国在反垄断领域加强监管和处罚,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无可厚非,可有效遏制不法企业在中国不当得利,保护市场的公平有序,促进良性竞争。
再次,反垄断措施升级反映了中国市场监管和经济环境在不断完善。对于想合法扩大中国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跨国公司来说,中国日趋完备的市场规则恰恰可以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反观已严厉实行反垄断法多年的欧盟,严格执法对维护行业公平性和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另外,中国反垄断执法之所以备受关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原有执法力度不够、处罚过少过轻,导致行业垄断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此轮调查、取证和处罚决定果断迅速,切中要害,显示我国反垄断政策将规范化和常态化,对市场主体形成有效制约和震慑。
其实,早在去年中国监管机构对洋奶粉厂商价格垄断开出巨额罚单时,许多外资企业就发出支持的声音,表示这样做可以使市场法治得到强化,秩序更加合理,对新进入中国市场和具备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更是有利。
当前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正处于重塑阶段,国家和企业间的竞争从成本战逐步转向标准争夺战。各国政府应通过严密监管、合理执法确保市场公平,释放企业竞争力,从而带动产业和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