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俄罗斯将推出中小学电子教科书
【延伸阅读】
2014-07-16 16:24:00
参考消息网7月16日报道 在日本,学界并不否定日本是甲午战争的挑起者,但却极力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进行辩护,将之描述为:“是西欧新文明与东亚旧文明的冲突。”而日本的学者们也一直以为:“以甲午战争为一阶段性终点的东亚国际关系史就是以东亚旧秩序和西方近代新秩序间之关系为主线发生并发展的历史。”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即使甲午战争被认为是“出师无名”抑或“不义之战”,日本也会打着“以欧洲文明来更换东亚旧习”的旗号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进行洗白。
上述意识无疑是民族主义抑或国家主义的产物,而国家主义的培育依托于国民教育,在近代国家的教育中,历史教育在“国民意识”以及“爱国心”观念的培育上可谓功不可没。
教科书受国家主义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国民意识”抑或“爱国心”观念的培育,对于近代以后的各个国家而言,固然应该受到重视,但必须掌握其间的分寸,这样的观念如果被过度带进反映历史发展轨迹的历史教科书里,历史教育将不可避免地变成为国家政治目的服务的工具。日本明治后期国家主义的抬头即是明证。具体而言,在日本,发布于1890年的《教育敕语》展示了国家主义的教育方针,这意味着保持于历史研究与国家信念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而自1903年起将小学校教科书固定化的行为则进一步揭示国家对于教育的统辖,当国家主义以这种方式直接介入日本的国民教育后,所谓“信念”开始逾越历史的本来面貌,皇国史观控制历史叙述,历史教育的危机开始凸显,这对日本此后直至二战的历史教育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扶桑社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封面(资料图片)
二战后,依据皇国史观的历史教育虽然被日本政府摒弃,但皇国史观所体现出的那种情绪,以及一种不端正的“极力隐藏本国偶像脚部泥土”的“爱国心”,却并没有在日本社会中泯灭。结果,是否应让日本孩子们看见“偶像脚部的泥土”这一话题,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历史教育相关者相互博弈的重要命题,而其相关动态则受到日本周边国家的密切关注。
于是这样的风景出现了:当日本注重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时,它会正视自己明治以来的侵略历史而向受害国表达歉意,并且不排斥让日本的孩子们看见“偶像脚部的泥土”;与此相反,当日本开始向右转时,其社会内部隐藏的民族主义情绪就会泛滥而出,反映在历史教育上就是,具有日本国家主义历史教育观——皇国史观——性质的历史叙述再次被运用到教科书的编撰中去,并获得国家检定认可。而这种罔顾他人的右翼姿态显然不为周边国家所乐见,结果由此产生的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在日本内部引起震荡,而且上升为日本与周边国家间的外交问题。
因此,通过观察分析那些获得了日本国家检定认可(即拥有合法出版权)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日本对于自己侵略战争历史的认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