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观察家

陈卫东:没俄罗斯 中国也不会缺气

财新网陈卫东 2014-05-22 15:57:52

专栏作家陈卫东:对于中俄天然气合同的事我不乐观也不悲观,天然气供给全球化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没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中国也不会“缺气”

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20日要来了,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签署天然气合同会是这次普京来访期间的一出重头戏。从多方的报道看,双方的分歧,主要是价格方面的差异已经很接近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负责人曾多次谈到,谈了多年的中俄天然气合同可能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我以为签署中俄天然气合同各方面的条件也基本成熟了,如果合同真在普京这次访华期间签署了,我不会感到意外。

1997年时任俄罗斯总理的切尔诺梅尔金在北京宣布每年将向中国提供25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期20年,这一承诺至今16年了,至今在中国进口的500多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中,还没有一立方米是来自俄罗斯的。但愿普京这次来访真能带来俄罗斯的天然气。今天的中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天然气。中国过高的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必须尽快调整,“减煤增气”是减少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和减少雾霾的成功解决之道。欧洲六十年,美国四十年的对抗雾霾走过的相同的成功道路。

今天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仅为6%,远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与朝鲜一道,同位天然气使用比例最低的国家之列,不是值得骄傲的事。不论从建设美好家园实现中国梦的角度看,还是从低碳减排拯救地球的国际责任上看,中国都有必要尽快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中国有责任,有必要,也有能力这样做。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主要向西卖给欧洲,现在也到了必须向东流向经济最活跃和能源需求最旺盛的东北亚地区,而中国是未来天然气需求最迫切增量最大的国家。欧洲下决心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怀疑俄罗斯能否成为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国。2006年以来俄罗斯多次已关闭了通往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并严重地影响了周边一些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国家。而且关闭阀门的时间选择在最寒冷的、家人团聚迎接新年的、最需要充足天然气供给的新年假日期间。可以想象,俄罗斯作为讨债的一方,在这样的时间关气逼债效果最佳。但从债务人、旁观者的角度看,这确实最蛮横最不通人情的流氓行为。黄世仁的形象立即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且不论白毛女故事的真假),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小人没有人喜欢。自那以后,欧洲努力了八年,把过境乌克兰天然气的比例由80%减到了现在的50%。乌克兰也加大了其西部地区的天然气储存能力,并且建设了向欧洲反向购买气的基础设施和建立了相关机制,以抵御俄罗斯的“突然动作”以保障天然气的供给安全。

乌克兰事件的最新发展让世界再一次感受到了俄罗斯天然气“大棒”的威力。三天之内,俄罗斯出售给乌克兰天然气的价格由268美元/千立方米分两次提高至385美元和485美元/千亿立方米。俄罗斯的这种做法也许真有其自己的逻辑,但如此行为给世人造成的冲击绝对不可能是正面的。如此作为谁能相信俄罗斯如其自己标榜的那样“是可靠的能源供给伙伴”呢?

在能源转型能源多元化的今天,欧洲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是有资源基础的。美国发生了页岩油气革命,美国超越俄罗斯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美国由天然气进口国转变成天然气(LNG)出口国、美国能源独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能源的格局。伊拉克石油产量增加、伊朗制裁松动、北美油砂深水油田开发,还有中国等国家大力度开发页岩气煤层气等动作,都将逐步改变全球石油天然气的供给大格局,能源供给将进一步走向宽松。LNG 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度增加和LNG 国际贸易的迅速增加正在加速推进天然气贸易的全球化,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俄罗斯能源的优势正在被逐步消弱。

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也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俄罗斯是资源出口大国,急需资金投入勘探开发经济落后资源丰富的远东地区。地理上中俄相邻,资源上确实是有很强的互补性。不仅中俄的学者官员企业家这么说,许多西方的学者也这么说。 著名的美国俄罗斯专家,剑桥能源研究会的学者塞恩.古斯塔夫森先生也这么说。在他最新出版的专著《Wheel of The Fortune: The Battle for Oil and Power in Russia》中文版前言上说: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存在高度互补性,俄罗斯和中国是天生的伙伴,而且两国的伙伴关系也在快速加强。“但两国的能源互补性是否能够保持下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古斯塔夫先生的一个“但”字很是意味深长。

作为油气行业里的人,我曾经强烈认同过“中俄能源有强烈的互补性”的说法。从资源的角度、从经济相互需求的角度的确如此。但从过去数十年实践的角度看,实际并非如此。去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2450万吨原油(历年最高),但仍远低于从沙特进口了6000万吨,甚至进口量还低于受到严格经济制裁的伊朗的约3000万吨。

早在1994年11月俄罗斯率先提出了建设中俄原油管道的建议,论证、谈判到建成投产,经历了16年。中俄输油管道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在2009年达成的“贷款换石油”的合作模式。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俄罗斯石油公司于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分别提供150亿美元与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而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之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输送1500吨石油。签署后两个月管道动工,两年后建成。

拖了十年来年的项目得以实现,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俄罗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尤其在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大幅度下跌,俄罗斯石油公司资金极度紧张。一些大石油公司联名写信给普京,请求政府提供贷款,以按期偿还西方银行的贷款。还有些石油公司由于过度负债,没有资金对必须的项目投资,有可能导致石油产量不可持续,进而影响今后国家的石油收入。正是俄罗斯资金困难才使得“贷款换石油”模式得以启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实是,原油管道修通输油后,原来通过铁路运输对中国的1500万吨原油出口停止了。毫无疑问,这的确也是一种“互补”:一种当我极为需要时才和你“互补”一下,当我不需要时,你的需要就无需“互补”。

乌克兰克里米亚事件让世界震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又对俄罗斯不利了,俄罗斯经济又陷入了持续的低迷,美国欧盟还举起了制裁的大棒,钟摆似乎又摆回了5-6年前的位置:俄罗斯有需要与中国再来一次“互补”了。巧合的是,距上一次切尔诺梅尔金提议对中国供气正好又过去了16年。中俄原油管道从提议到修通经历了16年,现在看即使是普京这次来能签下天然气合同,我们真的用上俄罗斯管道天然气至少也是2-3年甚至是更长时间以后的事了。

俄罗斯正在走入“油气悖论”的怪圈:一方面不愿意也看不起以资源出口为主的资源出口国,许多俄罗斯知识分子常说,“只有第三世界才是资源出口国”。另一方面,油气出口收入已接近俄政府财政收入的70%。即使在苏联解体前后那几年,油气收入占财政的比例也只是今天的一半左右。正如古斯塔夫森先生所言:苏联没有“荷兰病”,俄罗斯正在受到“资源赌咒”,而且病情在加重。

中国没有俄罗斯那么好的资源禀赋,过去20年俄罗斯也没有特别“互惠”中国这个资源稀缺的“互补性”伙伴,如此反而是让中国在能源领域有了几分野性,不得不到世界上“闯荡”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反而是独立性强了,不必特别依赖谁了。

 
英拉获释后逛街 感谢精神上支持的泰国人 诺曼底登陆纪念 女政要争奇斗艳服装盘点
英拉获释后逛街 感谢精神上支持的泰国人 诺曼底登陆纪念 女政要争奇斗艳服装盘点
郑爽曝与张翰分手 郑爽家庭背景整容真相曝光 “花儿”许晴刘涛不和 许晴刘涛美貌大PK
男人魅惑彩妆摄影 全智贤范冰冰奥莉小七 儿童节明星与嫩娃比萌

新闻热搜榜

      京津冀一体化

      详细>>

      2014电子商务大会

      详细>>
         
      • 专访鼎新恒总经理

        专访鼎新恒总经理

      • 谈民营企业吸引外资

        谈民营企业吸引外资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