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下一个中国”须过五道坎
印度《经济时报》网站5月26日发表题为《莫迪想让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所应重视的5个领域》的文章称,亚洲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印度和中国一直因为它们高度的经济增长潜力而受到全球的热切瞩目。对于中印两国的比较是不可避免的,多年来许多产业专家和经济学家觉得印度要想实现可持续高增长需要推进其制造业部门。
在莫迪政府在中央掌权并承诺为制造业提供必要的刺激的情况下,我们来考察一下印度要想成为“下一个中国”所应致力的五个领域。
须加强制造业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得到强劲的制造业基础的支持。尽管印度没有赶上这趟车,但现在着手确保国家能够搭上全球制造业增长的下一波浪潮并不太迟。
根据印度电子与半导体协会(IESA)称,制造业在今后10年可以创造2800万个新就业机会。而且随着市场对电子硬件产品的需求,到2020年可望从2014年的550亿美元增加到4000亿美元。但是仅有一个新政府并不能激活制造业,并使之提升到中国或中国台湾地区所具有的水平。专家们指出,在错过了过去的机会之后,最好的选择是避开市场上已有产品如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把目光放在未来产品,例如谷歌眼镜上。或者甚至磨炼像3D打印这样的未来制造技术。
IESA相信,近期要想弥补被错过的机会,对外协作是出路。该协会会长M·N·维迪亚尚卡尔说:“我们在高技术制造方面需要有类似的项目。”日本和中国台湾已经在寻觅协作机会。据IESA称,45家中国台湾公司正考虑在印度设立基地。日本公司正在计划搞一个日本城。该日本城将成为热衷于开发印度电子产品和计算机市场的日本企业的大本营。
急需结构改革
据轴心资产管理公司的穆拉尔卡称,短期内在结构性经济改革方面有足够多唾手可得的成果可以得到释放。他说:“这些改革对于恢复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会是深远的。向土地、劳务市场、农业、基础设施、铁路、供水、矿业、税法等领域都急需结构性变革。”穆拉尔卡解释说:“印度的国有企业具有巨大潜力和优势。但是由于领导不力、管理不善和不严谨的商业行为,它们一直在走下坡路,并成为国家财政的长期负担。必须理顺这个部门,让它们具有全球竞争力。”
吸引直接投资
由于许多公司对不友好的营商环境反感,外国直接投资流入从2009年的峰值310亿美元下降到了2011年的190亿美元。如今这个数字已经反弹到了280亿美元,但与中国吸引的1250亿美元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拉维·文卡特桑认为:“印度是幸运的:全球性企业自然地被其幅员、人口和人才所吸引。政府只需停止吓跑企业的做法。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让印度成为一个对商业不那么有敌意的国家。”
推进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是专家们所主张的改革过程的另一个主要部分。穆拉尔卡说:“司法是任何民主制度的守护。在有活力的民主国家,向普通公民提供立竿见影的司法正义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印度确实有一个独立和活跃的司法系统,但我们需要迅速推进司法改革进程。为此,第一步是重新修订我们古老的法律并堵塞体制中的漏洞。”拉维·文卡特桑相信这种对法律系统的改革将吸引投资者。他说:“提高司法系统在履行合同和解决争端方面的效率也需要得到严重关注。”
增长帮助脱贫
另一个印度可以向中国看齐的指标是消除贫困。让更多人脱贫将是对国家GDP的明确推动。这也将是增加国内商品需求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
轴心资产管理公司的穆拉尔卡认为,中国所采取的持续的高增长模式已经导致其贫困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85%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他说:“在此过程中,中国设法让6.8亿人脱了贫。我们无疑应该把目标定在今后10年内根除贫困上,而这只能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