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升息临近 中企外债风险敞口正扩大
原标题: 美联储升息临近 中企外债风险敞口正扩大
“自2012年以来,因为全球主要央行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内外利差明显,同时人民币单边升值导致一些国内企业存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的情况,一旦海外融资形势逆转,对于中国企业将形成沉重的偿债负担。”
中国企业外币债务仍在继续放量,但在美联储升息、人民币双向波动、中国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一路高歌的海外融资背后却隐藏着日益扩大的外币风险敞口;而且通过巨大的融资需求,海外的风险敞口有可能内化,甚至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负面的传导效应。
国际清算行7月底公布的国际银行业贷款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新增跨境贷款1330亿美元,同比增长49%,继续成为推动跨境贷款融资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债券融资热忱也继续高涨,截至7月末,中国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券已经接近450亿美元,再度创出新高。
中企外币融资热情不减
早在今年6月底,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84期年报中就指出,因为中国企业外币债务敞口增速过快,如果不加管理,在美国升息、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将不得不面对再融资风险和汇率风险。
不过鉴于国内融资成本高企,融资需求难以满足,且国外融资成本尚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的热情并没有削减。
Dealogic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2014年1~6月,中国企业海外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额399.8亿美元,而且美元债券发行量仍在持续上涨,7月份发行额45亿美元,8月第一周的发行量就已经达到15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亚洲美元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发行主体,发行量占到全亚洲的四成以上。
除了美元债券,中国企业的外币负债中更大一部分是外币贷款。
国际清算银行7月份公布的截止到2014年3月末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新增跨境贷款申请最多的国家,单季度新增跨境贷款1330亿美元,同比增长49%,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中国目前的外币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外币贷款中短期贷款占到所有贷款余额的近八成,也就是说有至少2014年需要偿还的外币贷款规模在8000亿美元。
一般认为,短期外债在总的外债规模中占比过高会导致偿还压力较大,国际上对此设定的警戒线标准为25%。
但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管涛在7月23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尽管中国短期外债占比超过了25%的国际警戒线,但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例仅为17%,而国际警戒标准是100%,因此总体风险可控。
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所长河合正弘在日前就此问题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接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应对海外债务风险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但同时要警惕外币债务继续高速积累,中国债务风险不在于总量,而在于举债速度过快。”
升息传递融资敞口风险
美联储升息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盛宴的一个转折点,尤其是伴之以美元升值、人民币双向波动以及中国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下行压力明显的背景下。
据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费舍尔的说法,美联储需要把加息的预期时间从此前预估的明年6月份进一步提前;而高盛证券预计美联储最终将把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4%的水平,相当于许多市场人士预期水平的两倍,不过高盛证券预测的加息时点是2015年第三季度。
目前美联储执行的是0.25%的隔夜拆借利率,是美国资金成本的衡量基准,其上行将直接影响国际融资成本。
美联储升息最直接影响的是美国的贷款利率及美国国债利率水平,而美国利率水平一直被认为是无风险基准利率,几乎所有的美元债券发行都是在同期限美国国债利率水平上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因此一旦美国升息,美国国债收益率上行,中国企业在海外发行美元债券的成本将显著上行;同理,美国贷款利率上行也将传导至全球跨境贷款的利率水平,届时将对中国企业借新还旧造成压力。
“自2012年以来,因为全球主要央行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内外利差明显,同时人民币单边升值导致一些国内企业存在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的情况,一旦海外融资形势逆转,对于中国企业将形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一位中资银行业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他甚至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本外币资产负债错配长期以来绑架了中国的汇率政策。
警惕传导效应内化
中国企业在海外融资成本上行但融资需求不减的情况下,海外融资转国内融资将成为一种选择,一旦成真,也就成为美联储升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化效应。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背景,中国货币当局一大困扰因素就是M2大量发放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普遍融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7月15日,央行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创出年内新高。
如果中国企业将在海外的融资缺口转移到国内,无疑将进一步推升目前居高不下的融资成本,而且本身能够到海外融资的企业都属于资质较好、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旦回归国内,其造成的挤出效应将恶化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而如果央行没有更加结构性的应对方式,继续采取放水和加杠杆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又将回归片面依赖放水刺激经济的老路,也就再度回归击鼓传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