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全球通缩“魅影” 欧元区重演教科书

国际金融报付碧莲 2015-06-08 08:14:51

全球通缩“魅影” 欧元区重演教科书

CFP 图

●如果说,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得的是“急性病”;那么,欧元区得的就是“慢性病”。而这种“慢性病”显然无法仅仅依靠QE药方得以治愈。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只要出现稍微明显一点的增长,就很容易引发通胀。相反,只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一些,通缩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上个月10元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到了这个月只要花9元就行了。这对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来说,应该算得上是好事,毕竟这意味着手头的钱升值了。然而,长此以往的话,带来的后果则是,工资降低,甚至失业。这就是通缩,也正是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今年以来,欧美多国通胀率持续保持低位甚至徘徊于临界线附近,令市场惶惑不安。虽然目前尚难以断言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通缩周期。但各国央行高官们采取的积极货币政策似乎透露出了内心的焦虑。在金融危机的阴霾渐渐散去之后,全球经济是否将陷入另一个名为通缩的泥潭?抑或,转瞬间通胀的隐忧将侵袭而入?

英国“暂时性通缩”

英国陷入暂时性通缩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下跌,而非需求疲软。这种通缩对于经济来说并不是坏事

从0到-0.1%,毫厘之差,却切实地表明英国陷入了通缩。4月份英国的CPI数据,意味着英国自1996年有官方数据以来首次出现通缩。英国国家统计局说,根据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数据,这也是英国自1960年以来首次出现通缩。

“近期,几乎所有的英国财经新闻都围绕着‘通缩’两字展开轰轰烈烈的争论,经济学家以及分析师都在表达各自的观点,并试图搜集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不过,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我们并未感觉到自己的生活进入了通缩状态,至少目前没有。”在英国生活已经16年的张沫在回答《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问题时坦言,“过去的一个财政年度刚刚结束,从4月份开始,我的薪水比去年增加了5%。虽然不多,但这至少让我的感觉不错,说明公司去年的盈利有所增加。”

“而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开支来看,现在与一年前似乎也没多大变化。食物的价格总是有涨有跌,根据季节有所变化,去年冬天的时候,水果和蔬菜的价格一度涨了不少,但也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对张沫而言,今年家庭生活支出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给孩子的零用钱增加了不少,“我的大儿子今年14岁了,有了自己的社交需求和消费需求,所以我们相应增加了他每个月的零用钱”。

张沫说,她更愿意相信英国所谓的“通缩”只是暂时性的。最近,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也出面安抚民众:“对于英国家庭预算而言,物价比一年前更低的状况应该是好消息。”奥斯本表示通胀率的下降只是暂时的,不应把通胀坠入负值领域视为有害的通缩。“英国需警惕通缩风险,但有能力应对通缩”。

华威商学院院长马克·泰勒表示,英国出现通缩是因为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下降,并不是因为需求疲软,这种通缩对经济来说并不是坏事。数据显示,4月剔除能源、食品、酒精和烟草等商品的英国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0.8%,这一通胀率低于前一个月的1.0%。

能源价格下跌是英国4月CPI同比增幅跌入负值的主要因素。英国国家统计局指出,导致4月通胀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成本的下降,特别是航运和海运费用下降。去年原油价格的持续大幅下跌,令英国的通胀率一路走低。而英国央行也因此在年初就曾预测,英国通胀率年内将跌至负值。

业内外汇机构Blueprint Capital表示,英国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该国通缩只是暂时现象,因此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暴跌的现象已经结束,而现小幅上扬态势。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在其通胀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年底,通胀将“显著”上升,到时油价下滑带来的影响将消退。他还预计,到年底物价增长将回升至1%以上。“在大宗商品价格没有进一步下跌的情况下,接近零的通胀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多数专家预计,英国的通胀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保持在0至0.5%区间内。

天达银行经济学家团队称:“我们费尽力气强调这不是通缩。通缩的含义是整体物价的持续下跌,不是由于能源和食物成本的急剧下跌导致通胀短暂地跌破零。所以,我们预计5月的数据将再次进入正值区域。”

然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德国投行分析师表示,英国陷入通缩的风险并不能完全排除。“尽管英国4月份的CPI数据第一次跌入负值,但是实际上英国的通胀率已经较长时间处于持续下跌状态,且不断逼近临界线,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英国已经陷入通缩。如果通胀率持续走低,英国可能坐实通缩。”

欧元区重演教科书

欧元区经济陷入了一场“教科书般的通缩”:金融危机导致投资乏力、消费低迷。在经济基本面得到切实改善之前,欧元区难逃通缩漩涡

而在英国争论是否陷入通缩之时,欧元区则额手称庆——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CPI从负数重回到正数。

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4月CPI终值同比增长0。在经历连续4个月的负通胀率之后,欧元区的通胀率终于不再下跌。而这也令欧元区的官员们着实松了一口气。5月26日,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委员维斯科在意大利央行股东年会上“迫不及待”地表示,欧元区通缩忧虑已消退。

然而,前景尚不容乐观。维斯科同时强调:“尽管欧元区通缩风险已经缓解,欧洲央行仍必须继续执行购买资产计划,以确保欧元区通胀回到目标水准。”

虽然,市场对欧元区是否已经进入通缩始终存有争论,欧元区内部也并不愿意承认欧元区经济面临由通缩带来的严峻挑战。然而,连续4个月CPI的负增长状态,的确令欧元区官员压力倍增。

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欧元区CPI同比增幅分别为-0.2%、-0.6%、-0.3%、-0.1%。而导致欧元区CPI同比增幅持续下跌的因素中,首当其冲的同样是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滑。2014年,国际油价出现雪崩式暴跌,油价遭腰斩。如今,随着国际油价止跌,欧元区CPI增幅重回正值区间似乎也是自然之事。

不过,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原因远比其他国家来得复杂。“欧元区经济陷入通缩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基本面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投资增长乏力,最终导致消费低迷。”

“经济增长乏力以及高失业率,已经严重损及到欧元区内尤其是南欧一些国家居民的消费信心。普通家庭都在尽可能地控制家庭支出预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费。因此,欧元区通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需求的下降。而在欧元区经济基本面出现切实改善之前,这种需求下降甚至萎缩的状况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

而欧元区CPI重回正值区间的最大原因在于欧洲央行推出的QE举措。在忍受4个月负通胀率的煎熬后,欧洲央行在3月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即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欧洲国家债券的QE项目。

欧洲央行表示,通胀率在1月份跌至谷底后,已逐渐停止过去两年来不断下滑趋势,显示该行采取的措施开始发挥效果。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强调,QE进展顺利,有清晰的证据显示货币政策正在起作用。欧央行将一直实施QE,直到通胀可持续回升至目标水平。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可以调整QE规模。

而欧元区官员对于2015年欧元区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有着很强的信心。日前,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表示,预计欧元区经济加速上升,通胀率也将上升,市场对欧元区的通缩担忧是不合理的。

那么,当前被欧元区寄予厚望的QE能否带领欧元区远离通缩风险呢?在华民看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得的是‘急性病’的话;那么,欧元区得的就是‘慢性病’。而这种‘慢性病’显然无法仅仅依靠QE的手段得以治愈。”

今年一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幅为1.0%,这提振了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信心。日前,高盛集团发布报告称,欧元区2014年GDP料增长0.9%,2015年料增长1.5%。不过,德拉吉在5月份出席会议时直言,尽管欧洲经济近期已呈温和复苏的趋势,但欧元区19国集团经济增长太过低迷。

凯投宏观经济学家罗尼斯表示,现在得出欧元区通缩威胁已经消失的结论尚早,如果油价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下滑,欧元区仍有再次陷入通缩的风险。

上述分析师进而指出:“虽然,在欧元区一季度GDP数据公布后,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了对欧元区2015年GDP增速的预测值。但是,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基础太过脆弱,很容易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反复。因此,现在判断欧元区通缩风险已缓解的确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美国出现通缩假象

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美联储QE退潮之后,全球货币基数由停滞转为下降,美国国内甚至出现了短暂的通缩假象

当欧元区将逃离通缩的唯一希望寄托在欧央行的QE政策时,美联储早已将这一手段玩得炉火纯青。

美联储是此轮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个推出QE计划的央行。而至少从截至目前的成效来看,QE对美国经济复苏是有作用的,可以说美联储的QE是成功的。

其实,在今年年初美国经济同样出现了通缩的苗头。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商品价格实际上同比下滑0.1%,负值的CPI同比增幅意味着美国在继欧元区之后,也陷入了通缩。这是自2009年10月份美国经济经历年度通货紧缩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追根究源的话,国际油价大幅下滑同样是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2014年全年,美国货物进口23451.9亿美元,占当年GDP总量比重约为13.5%。因此,能源产品进口价格的显著下滑对美国国内物价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与此同时,美元重回强势似乎进一步加大了美国通缩的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美元升值周期带来“货币冲击”。

自2011年以来,美元步入升值周期,其通过两个渠道产生货币冲击。一是美元作为全球计价货币的价格传导效应。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都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周期与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形成负相关关系。二是美元升值引发的全球货币供给冲击。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一旦掌握全球货币“总阀门”的美联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全球的货币基数将由停滞转为下降,势必导致全球总体“资金池”水位下降。

不过,克利夫兰联储经济学家则表示,美元强势对美国经济通缩的影响并不大,95%的进口产品在装船进入美国之时就已经以美元来计价,这些产品不再受到汇率的影响。他们的研究数据显示,美元指数上涨1%,6个业内非原油产品进口价格下跌大约0.3%。同样,美银美林也指出,美元即使大涨20%,核心CPI指数预计也只是下降0.5%。

而在CPI同样表现为负值之时,市场对于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看法则截然相反。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美国CPI出现负增长只是短暂现象。“美国在1月份出现短暂的通缩,与美联储退出QE有一定的关系。当美联储不再购买国债,这意味着市场的美元货币供应量减少了,一时间自然会对物价有所影响。”华民表示。

上述分析师同样认为,美国并没有出现通缩,“除了CPI数据之外,还需要结果其他主要经济数据来对通缩或通胀与否进行判断。而从美国当前的投资增长的数据以及消费增长的数据来看都不错,而且这样的势头很可能将持续下去”。

而QE对美国经济的成效或许无法同样在欧元区出现。“美国经济不存在结构性问题,因此通过QE向市场注入资金后,企业及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以逐渐恢复。”该分析师指出,“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则存在严重的机构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如果经济结构改革不了,仅靠QE措施,根本无法解决欧元区面临的通缩风险。”

华民表示:“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推出QE的态度上,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总体而言,欧洲央行对QE政策的态度并不坚定。相较于通缩,欧元区更担心通胀。二战结束初期,欧洲通胀高企的惨痛教训令欧洲人抱持‘预期通胀,不过通缩’的心态。因此,欧元区在货币政策上向来较为保守。而其实,在经济结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这种对货币政策的保守态度也并没有错。”

新兴经济体难独善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波动性更大。只要经济增速放缓一些,通缩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了

而当发达经济体纷纷濒临通缩风险或者显现通缩苗头之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则很难“独善其身”。

瑞信经济学家预计发展中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8%,是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与之相反,预计工业化国家将取得2.2%的增长,是五年来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双方经济增速的差距只有1.6个百分点,是2001年来最低水平,也低于去年的2.5个百分点。在2007年的时候,双方经济增速差距大约为6个百分点。

虽然更平衡的增长可能是期望的结果,但瑞信的团队担心,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升值和美国可能加息的情况下,新兴市场跌势可能刹不住车。这有可能引发一场新的通缩危机,打击到所有人。

“相较于发达成熟的经济体,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波动性更大。因此,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只要出现稍微明显一点的增长,就很容易引发通胀。相反,只要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一些,通缩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上述分析师表示。

5月26日,俄罗斯财政部战略规划司司长科雷切夫称,俄罗斯可能在今年6月下旬出现通货紧缩。“由于俄罗斯粮食丰收的原因,通常俄罗斯会在8至9月份出现通货紧缩。但由于西方对俄制裁的逆效应,今年通货紧缩可能会在6月下旬出现,并持续至9月份”。

科雷切夫表示,一般来说,冬天俄罗斯会进口粮食,粮食价格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夏天由于俄自己的粮食丰收,粮食价格会出现回落。今年粮食价格的波动会更大,因此今年的通货紧缩也会更明显。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GDP增速放缓,CPI的增速也放缓。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CPI增幅开始逐步下滑。今年前4个月CPI同比增幅全部低于2%,尤其是1月份CPI同比增幅跌破1.0%水平,这自然也增加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可能陷入通缩的担忧。

而更令市场担忧的是,中国的PPI数据。4月份,中国PPI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4.6%。中国PPI月度数据同比下降的持续时间已增加到38个月,而PPI月度同比数据上一次出现增长还是在2012年2月。

不过,近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预计,中国PPI同比增速将于今年年底回升至0左右,于2016回到正增长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2015年成功触底,PPI指标开始回升,结束所谓的“通缩”状态,相关企业逐步达到正常的盈利水平。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预计,2015年中国的CPI会在1.3%,低于2014年的2%。“所以仍然还是存在对通缩的压力和担心。”

“不过,中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货币政策方面,持续地降准来增加货币流动性,以及多次降息来引导资金成本的下降,都会有较好的作用。”上述分析师表示。

通缩通胀一线之隔

石油价格、美联储加息都是影响通缩走势的关键性因素

5月27日,中国央行称,存在全球性通缩和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风险。

“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出现普遍下滑,通胀水平也下降。而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CPI水平总是处于临界线附近徘徊,因此很难断定全球通缩的时代是否已经来临,或者即将来临。CPI数据很可能‘不小心’就跌入负值区间,也很可能很快就回到正值区间。”上述分析师表示。

在该分析师看来,2015年是否会陷入全球通缩,一个最重要的导火索就是国际油价的走势,“尽管,从年初以来,国际油价已经止跌,并出现了一定的回升。但是,国际油价向来牵扯到国际政治、地缘政治、金融市场等各种复杂因素。目前,并不能排除油价重回下跌通道的可能性,而一旦油价再现持续下跌,那么全球陷入通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5月2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又称欧佩克,英文缩写OPEC)公布的长期战略报告草案显示,尽管油价下跌,北美石油产量仍在增加,表明全球未来两年将持续石油过剩。该草案预计,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供给在2017年之前仍将增加。

欧佩克报告称,一般说来,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商已经进入生产,即使油价极低的环境亦不会导致减产,因为高成本生产商总是试图掩藏部分运营成本。全球石油需求低迷意味着欧佩克需要将原油产量从2014年的3000万桶/日降至2017年的2820万桶/日,而目前欧佩克的原油产量为3100万桶/日。

而正是这样一份报告,令市场惶惶不安。在欧佩克不减产的情况下,2015年的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延续2014年暴跌的态势。

不过,市场在面临通缩风险的同时,通胀的风险并没有远离,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来说。“美联储切实启动加息的举措,可能扭转当前的通缩风险,欧元区除外。”华民表示。

在美联储在去年11月开始退出QE之后,市场就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2015年6月份正式启动加息。然而,年初出现的CPI走低的状况令美联储的态度愈加不明确,而市场对美联储将于6月加息的预期也出现降温。

“不过,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表现,尤其是CPI数据的表现,令多数机构依旧预期美联储将于年内启动加息,而时间很可能是9月份。”上述分析师指出。美国4月未季调核心CPI月率超预期上升0.3%,创2013年1月以来最大升幅;4月未季调核心CPI年率上升1.8%,高于预期1.7%的升幅。尽管,4月美国1.8%的核心CPI虽然这个数据不高,但和-0.2%的CPI一对比,投资者立刻认为物价企稳,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

而一旦美联储加息则很可能对新兴市场造成冲击。美联储二号人物、副主席费希尔表示,美联储会考虑加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美联储真正开始加息时,市场会有更大的波动,但整体过程将是可控的,新兴市场也能应对美国加息。

然而,随着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的不断走强,新兴市场普遍面临资本外流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往往都有着极大的货币存量,以及资产泡沫化。一旦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很可能造成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破裂,进而导致物价飞涨、通胀高企。”

其实,对不少新兴经济体而言,负值的CPI难得一见,而高达双位数的CPI增幅则似乎屡见不鲜。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4周来,俄通货膨胀率连续保持在0.1%。尽管如此,截至5月18日,自今年年初以来,俄罗斯通货膨胀率达到8.2%。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4月份的预测,2015年俄罗斯年度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1.9%,而之前俄经济发展部曾预测2015年俄年度通货膨胀率为17%。

“除了欧元区以外,其他经济体并没有太大的陷入通缩的可能性。”华民表示。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潍坊舰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571名中国公民撤离也门
颜龄测试一夜爆红 这些趣图告诉你How-old为什么这么火? 洛基入清宫韩寒遭换脸 哪些明星曾被PS大神玩坏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新闻热搜榜

      美国书展

      详细>>

      贵阳数博会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