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中国民营银行面临的挑战
中国日报网5月30日报道,近期中国将设立民营银行的消息引发热议,外媒如何看待中国的民营银行?中国的民营银行有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福布斯》杂志网站5月26日发表资深投资分析师瓦尔特(Carl Walter)的评论文章称,今年中国金融改革呼声很响亮,政府将向民营机构开放银行业。
近期有消息称,银行监管机构邀请了10家民营企业来设立5家民营银行。不少评论家认为,这是历来由国家严密掌控的银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第一步举措。
以下是受邀的投资公司、其预期合作伙伴,以及所在地的清单:1) 浙江的阿里巴巴、万向集团;2)广东的腾讯、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3)天津的华北集团、商汇集团。4)浙江的正泰集团、华峰集团;5)上海的复星集团、均瑶集团;
银监会要求每家银行要有两家投资者。例如,阿里巴巴与万向集团合作,这样可避免新银行被两家投资公司中的任意一家垄断。但是,除非两家投入的资本明显有多有少,否则在董事会层面以及新银行的运营方面仍会出现矛盾。
银监会所称的“银行”到底是什么意思?最初我认为,这是政府把阿里巴巴和腾讯吸收存款以及投资的活动纳入监管的必要举措。然而,监管这些活动的,是负责监管基金管理公司的证券监管机构,而发放银行执照的却还是银监会,在这里,银监会的“银”专指那种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商业银行。银监会的目标就是让每家新银行有不同的经营策略和重点。
无论是什么策略,银行执照暗示出,由阿里巴巴和腾讯掌控的银行机构很可能会是供支付宝储户投资的另一种形式的贷款发放者。发放打算全部出售的贷款的策略是有风险的,和现在理财产品的表现一样。
这些投资者未来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去哪找既能管理又能运行这些银行的员工。尽管中国有许多人在所谓的“银行”里工作,但如果“银行家”指的是“理解并知道如何管理和评估风险、如何定价的专业人士”,那么中国真正的银行家就不多了。
至于几家新的民营银行,它们未来要面临的主要的问题也许不是资金数量,而是银行执照上面对地域的限制。想要跨越地区限制,在全国范围经营,则需要向银监会非常努力地争取,而这在近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