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日本人如何看待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金州附近征用中国民夫和车辆为其运送军用物资。(资料图片)
“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自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各种政治团体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亮相:从维新派、立宪派、宗社党,到进步党、交通系、研究系;从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到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它们或执政,或在野,都提出过自己的政治主张,有的也是以救国救民为目的,但最终能够真正引领中华民族走上实现伟大复兴之路的,却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只有50余名党员,力量十分弱小,又不执掌中央或地方政权,但在其后不到20年时间内,即以“星火燎原”之势赢得民众支持,并在敌后战场独当一面,进而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都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它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侵略触角不断延伸,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在民族大义面前,国共两党“渡尽余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实现第二次合作。在中华民族面临存亡绝续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拼热血固神州”。他们夙夜匪懈,宵衣旰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条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毛泽东同志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形势和敌、我、友三方的具体情况,发表了光辉著作——《论持久战》,清晰地回答了有关抗日战争的种种问题,解答了人们心中的思想疑惑,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还始终高举抗战、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坚决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烽火的洗礼中,已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