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首页  >  财经   >  财经滚动

独家:日本人如何看待甲午战争

【延伸阅读】

独家:日本为甲午一战精心准备26年

2014-07-11 15:11:00

独家:日本人如何看待甲午战争

  日本明治时期军国主义思想形成过程中,有一批宗教及教育界人士发挥了重要作用,元田永孚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担任明治天皇的侍读官,并参与起草了《教育敕语》。(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在日本,继16世纪丰臣秀吉提出“大日本”构想之后至德川幕府末年,日本的“神国观念”及其派生的“统治宇内”思想已经普遍存在,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政权。1868年初,明治天皇睦仁刚刚登基,就开始推行“武国”方针。当年2月8日,日本天皇政权就对外发布《外交布告》,确立了“大力充实兵备,使国威光耀海外万国”的战略方针。

  日本的战略规划实施的阶段目标为:第一步,先占领朝鲜,吞并琉球;第二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台湾;第三步,以此为跳板,向中国大陆进攻;第四步,进军欧美,“经略进取万国”,进而称霸全世界。为了实施大陆政策,日本周密计划,统筹安排,举国行动,文武并进,一步一步走向“脱亚入欧”、“统治宇内”的目标。

  思想控制:灌输军国主义理念

  日本政府首先坚持思想引导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外扩张的战争文化建设和积累。

1879年,明治天皇将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的“东京招魂社”更名为靖国神社,目的是祭祀战争死亡者灵魂。靖国神社在培养日本国民的军国主义精神、灌输侵略扩张的战争意识、宣传宁死不降的武士道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政府动员民众参加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设施。

  为向国民宣传对外侵略扩张的国策,日本政府还从抓学校教育着手。主导这项工作的人是神道主义者元田永孚。日本政府及其御用学者首先从思想观念上为侵略扩张寻找精神支柱,提出:日本是皇国,皇国就是神国,神国就应该“统治宇内”,这是上天赋予的使命。并把这些观点和思想灌输给日本国民,以争取全体国民支持实行“取偿东亚”的政策。

  1880年,日本制定了《改正教育令》,及时强化了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同时开辟了国家干涉教育内容之通道。1881年又公布了《小学校教则纲领》,十分明确地规定学校以“培养尊皇爱国之志操为旨”。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小学校教员心得》等条例,强化教师的思想教育,树立国家主义至上的理念。

  1882年,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公布了“军人敕谕”,强调军人的武士道精神首先要忠诚于天皇,使军队成为军国主义的有力工具。

  1888年,又制定了《军队内务书》,彻底强化兵士必须服从的精神教育,宣扬“日本刀”、“日本魂”,大力鼓动日本军人为侵略扩张战争而积极拼命献身。

  1890年,日本又创设了金鵄勋章,以鼓舞军人敢战之士气。同年10月30日,天皇又正式发布《教育敕语》,命令国民遵守武士道、神道精神。

  这些制度的建立,不但大大加强了对国民和军队的教育,还为日本政府扫除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障碍。

 
历史爱好者重现坦能堡战役恢宏场景 纪念一战爆发百年 印度一列火车与校车相撞 致12名儿童死亡
历史爱好者重现坦能堡战役恢宏场景 纪念一战爆发百年 印度一列火车与校车相撞 致12名儿童死亡
跳水神童汤姆-戴利写真大片 秀腹肌人鱼线 超模坎蒂丝海滩迷情写真 表情陶醉秀胴体
赛琳娜透视装低俗 品味负分的“三俗”明星 别再说《后会无期》土气 6大风格暗藏心机

新闻热搜榜

      2014年APEC峰会

      详细>>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详细>>
         
      •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专访世界银行行长

      •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专访韩国驻华大使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883646 E-mail:wangsn@chinadaily.com.cn